深夜,周匀和坐在办公桌前,为《遇见国宝》第一季的收官做准备。
《遇见国宝》,每一期的剧情都由专业的编剧团队为文物量身打造,加上周末的黄金档和央视的顶级舞美,长时间霸占综艺的榜首。
直到《代号:溯源》的出现,榜首的位置才稍稍撼动了几分。
不过不重要。
榜一榜二都是他的团队,自家人关起门来好说话,节目联动互cue也是常有的事情。
至于评分,首周开分是9.4,收官不说涨分,最起码得维持原来的分数才算合理。
点开软件,再点击排行榜第二。
8.9。
周匀和:?
最后一期的成片他们反复细化了3次,不涨分也就罢了,怎么开头还掉到8了?
鼠标点击评论,首页高赞的早期评论几乎是清一色的五星。周匀和抹了把脸,突然想到了什么,把右上角改成“按时间排序”。
2星,1星,1星……
近一个月内的评分都集中在1星2星之间,页面里只有廖廖几个5星,而低星的评论里,苏闻青的名字赫然在列。
评论要求把苏闻青的那一期下架,说劣迹艺人不能在央视的综艺上蹦哒。
如果不下架,他们绝不修改评分。
周匀和的眉头紧皱。
这不瞎搞吗?
上央视的艺人,他在此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全方位的背调。
苏闻青的身世他不敢保证,但人品有没有问题背调组可谓是了然于心,况且她的综艺效果一流,后续必然还有合作。
所以对于这个潜力股,周匀和无法放任不管。
其实早在事情发酵的第二天他就有和苏闻青的工作室联系,只是被Amy沿途阻拦了下来。
Amy对待网上的恶评视若无睹,只说再等等,这是苏闻青飞升的必经之路。
听了她的话,周匀和只觉得好笑。
这场闹剧并不只针对于苏闻青一人,甚至于大多都在批判她这个幕后裁决者,对于网上的恶评,她真就一点也不在意?
然而周匀和干着急也没用。
Amy不发话,他一个外人要怎么插足?
夜色浓重,周匀和瘫在电脑前,神色迷离地吞了口黑咖啡。
第二天早上,苏闻青被手机闹钟吵醒。她从被窝里捞出手机,时间正显示八点半。
大脑昏沉,她磨蹭了一阵才下床。
厨房的油烟机开着,黑色的身影在橱柜前走动。臂弯宽阔,身形高大却并没有压迫感,乌黑的短发服帖的顺在后脖颈,领口上方只露出一小片冷白的皮肤。
手上的动作闲适而自得。
厨房的工具齐全,橱柜和器具被擦拭的一尘不染。
听到背后的脚步声,陈默转过身,把盘子壁里的三明治和牛奶递给她。苏闻青接过,碗壁还有余温,松软的面包散发出小麦的香气。
“全麦面包,夹心是水煎蛋和鸡胸肉,没有放油。”
苏闻青叼起三明治含糊不清地说:
“你在哪学的?”
陈默看着她被食物撑开的脸颊,笑了笑。
网上的演员食谱很多,只要有心,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饭刚吃完,苏闻青的手机响了。
“Amy,呃…你在楼下?”
通话时,苏闻青没控制好力度,把拖鞋踢得老远,她盯着陈默的背影,眼神有些飘忽。
“哦,好。”
陈默把拖鞋从远处捡起来,放在她的脚下。
“Amy在楼下,你……”
啪嗒一声,门开了。
“都在呢?”
Amy把手提包挂在门口的吧台,感受到客厅内的气氛不同于往常。
陈默穿着浅灰色衬衫蹲在苏闻青的面前,手上拿着一双拖鞋,正半跪在她的脚下。
Amy只略略扫了一眼,并没有感到太多意外的神色。
“匿名发帖的人找到了。”
等苏闻青穿上拖鞋,陈默重新回到椅子上,Amy才慢慢悠悠地吐出这句话。
苏闻青用胳膊肘悄悄戳了一下陈默的侧腰,眼神不断往门口张望:
商业机密,闲人勿听。
“他不用走,”Amy撇了陈默一眼,“也算是自己人。”
说完,Amy把文件夹放在苏闻青的面前。
“又是姜非和娱乐圈扒哥?”苏闻青看清上面的文字,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前几天谈话,Amy说她能记住得罪过自己的所有人。苏闻青原以为这是天蝎座的惯用口头禅,可没想到她真的能从蛛丝马迹中找到躲在屏幕后面的人。
宋豫从前的经纪人姜非,偷税漏税,私联粉丝,非法集资。在内娱流量为王的时代,某些时候Amy也不得不低头,忍受姜非在她这里夺走许多资源。
至于娱乐圈扒爷,Amy和他可是老相识。
他早年是香港的娱乐记者,靠夸大的标题博人眼球而走红。彼时Amy还是个新人,混香港娱乐圈的时候也曾收过他的胁迫。
港台电影没落以后,此人也转到内娱当起了营销号,风格也延续了他的老本行——
夸大事实,故弄玄虚,以散播虚假黑料来获利。
人的习惯很难改变。
就比如娱乐圈扒爷在书写文案的时候,第一段的总会缩进三个字符,比常人多出一个,感叹号和问号后也要加一个空格,逗号则习惯用英文的小写符号。
纵然这几年他在积极改正,可发匿名贴的时候,不知道是想起了往事还是仗着匿名有恃无恐,从前的习惯又暴露了出来。
那些抹黑过她的人,说话方式,语气口吻,以及在媒体上惯用的输入习惯,Amy曾列了个表,每天睡前都要背诵一遍。
新仇旧怨加在一起,自然给她逮了个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