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招生办而言,签约通常意味着高校要按照所承诺的专业录取该名学生;对高中校长来说,如果该名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毁约,转而投奔另一所院校,那这所高中就会在未来面临着高校对其削减优惠政策的惩罚。
张涛安静地坐在一旁,看薛珅落落大方、滴水不漏地回应着学生和家长们的期许和诉求——他似乎总能给出一个令所有人都满意的标准答案,而这一切都是在泰然自若、举重若轻的状态中完成的。张涛忽然就理解了李想昨晚所说的话:“幸亏不用跟他当竞争对手。”
他拿出手机,给李想和金老师各发去一段消息,对他们简述了自己的情况,并且向金老师请了个短暂的假。
按照从高到低的位次,薛珅依次向考生们确认着最终意向:“沈以暄,你对报考元培学院还有什么疑问吗?”
在北大现有的三十多个院系中,元培学院无疑是最为特殊的存在。元培学院的学生可以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不受限制地选择全校所有专业的任意课程,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决定未来的专业方向。在这个竞赛国奖选手随处可见,各省市高考状元比比皆是的群英荟萃之地,每一天、每一年都有不寻常的故事发生:有人三年读完本科;有人同时修读工科和艺术;有人用五年达到了三个专业的毕业要求……所以在薛珅宣布他将被保送到元培学院时,张涛认为这完全是个情理之中的决定——因为他实在找不出还有什么地方能比元培更适合薛珅。
薛珅是毋庸置疑的天才,尽管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进入元培之后,他充分利用了身为数学和信息双科国集选手的优势,在选择数学与应用数学作为主要专业方向的同时,还修读着计算机科学双学位。他偶尔也会出现在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甚至宗教学的课堂上,还是35楼地下室琴房的常客。张涛常调侃他:一边弹钢琴,一边敲代码,手指尖的茧都厚了一层。
沈以暄毫不犹豫地提起笔,利落地在协议上签下名字:“我没有任何疑问。”
“非常明智的选择。”薛珅主动起身去与她握手,脊背倾斜的角度、手掌相握的力度、嘴角上扬的弧度都完美得恰到好处,“欢迎你加入元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