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孙策一连几天都不曾发落王朗和虞翻。他甚至懒得接见那些来为二人求情的当地士绅。
孙权急匆匆来见母亲吴太夫人。“阿娘,公瑾哥哥来信了, 是谢氏从寿春带回来的。”
吴夫人接过一袭白衫,见上面暗褐色的字迹,洋洋洒洒,细说厉害,劝孙策收服王朗等天下名士和当地士族。
通篇读罢,叹了口气:“公瑾毕竟百年望族出身,立意高远,深谋远虑。你兄长不如他!” 片刻之后,又道:“若公瑾仍在此,固然有益大局,却未必有益于你兄长之权威。”
孙权读书甚多,对母亲的话十分赞同,犹豫片刻,“阿娘。。。这。。。听谢氏说,公瑾哥哥被袁术软禁了,这封书信是歃血而成,孩儿不知是否要对兄长如实禀报?”
吴夫人看了一眼次子:“说说看。。”
“阿娘,公瑾哥哥既然被袁术软禁,看来他们之间已经生了踽瑀,迟早他会回归兄长麾下。但却非现在。孩儿听说坊间已经有人称兄长和公瑾哥哥为江东双璧,若他总在兄长身边,部将们难以独尊兄长之威,更何况,孙家叔伯子侄总觉得兄长偏心公瑾哥哥,也难以对兄长服顺。”
孙权说完,低着头,似乎还有什么话没说。吴夫人欣慰地看了一眼次子:“阿权长大了,比你兄长十六岁时更懂谋略。这样吧,你把公瑾的书信仔细研读,用你自己的话去向你长兄说明公瑾的意思。记住,只说是你所思所想即可。不必提起公瑾的信。否则,以你兄长那种为兄弟两肋插刀的游侠之气,一定带兵杀向寿春去救公瑾,那样会坏了大事。”
孙权有些怯懦地说:“阿娘,若兄长问起公瑾哥哥的消息,孩儿撒不了谎,如何是好?”
吴夫人微笑:“这样,我陪你一起去见你大哥,到时阿娘会替你塘塞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