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大厨房那边再也不敢对魏青宛有丝毫怠慢,有什么好吃的都背着魏夫人往栖云院里送,那分炭的管事也不敢再掺假唬弄,一到冬日,不用人催,便主动的送那上好的银骨炭过来。
自有了大公子这个庇护后,二姑娘很快就从西偏院搬到了栖云院,新院子又大又宽敞,下人也跟着添置了不少,那偷懒耍滑的婆子早早地被大公子换到了别处,转而派了银翘过来,与她同为魏青宛的贴身大丫鬟,另添有一个管事妈妈,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
在吃穿用度上,凡是魏持盈有的,魏青宛就不会少,甚至于在大公子去从戎挣取功名回来后,那些封将所获得的赏赐,私底下送来栖云院的竟比给大姑娘的还要更好些。
这些年来,魏青宛虽然还是常常被魏夫人为难,但只要大爷在府中,总能为她挡难解围,即便他有时要出去打战,也会提前打点好可靠的下人照应她,相比于之前在西偏院的日子,如今的生活已不知好上多少倍。
落苏这般想着,难免就要再替魏璋说几句好话:“姑娘有大爷这样真心待您的好兄长在,即便日后嫁到了夫家,想必也无人敢来为难您,毕竟有咱们大爷在背后给您撑腰呢。”
魏青宛勉强一笑,垂眸淡淡扫了一眼金灿灿的首饰,道:“先收起来罢。”
次日下午,魏青宛亲手做了几碟桃花糕,提着食盒,带着落苏出了院门,沿着抄手游廊往明熙堂去。
长吉见她来,忙跑去通报,没一会儿,就出来将她领去书房,待快到书房外时,忽碰到一个文官打扮的年轻官员迎面走来。
魏青宛停步见了礼,那官员见对面走来一个仙姿玉貌的小娘子,眼中闪过一抹惊艳,却不敢多瞧,只微低下头回了礼,匆匆离去。
魏青宛猜测那人应是来拜访魏璋的,他如今权势大,想要与之结交的人很多。
她忽想起魏老爷去世后的那几年,官场势力,人在人情在,人走则茶凉,往日那些常来常往,奔走门下的所谓知交,在魏老爷死后,见魏家满堂妇孺幼小,渐渐的并不怎么与魏家来往交际。
那时正逢西北戎族来犯,战争连年不断,魏璋毅然决定去从军,以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家中唯一的男丁去了战场,日后能不能活着回来还不一定,魏家的处境在魏璋走后变得愈发艰难,魏夫人每每外出去参宴都会受到冷待,从前交好的几个贵夫人见她成了寡妇,唯一的儿子又从了军生死未卜,便常在宴上对她说话没轻没重,甚至拿她取笑。
魏夫人向来心高气傲,魏老爷还在世时,她是高高在上的将军夫人,那几个贵夫人成天的巴结她捧着她,忽然有此落差,她如何受得了这气,回到家中便总要摔杯盏、发脾气,痛哭流涕。
好在魏璋争气,初到沙场时,大乾中郎将姚万苍被敌军围困,情况万分危急之时,是魏璋策马杀入包围圈,手起刀落,直接取了敌将首级,吓得敌军纷纷逃跑,才解了姚万苍被围困之急,他也因为此次立下军功,一下从一名小兵被提拔为越骑校尉。
后来更是听说他仅率七百骑兵,就敢孤军深入敌方腹地,就地袭杀了戎部两千多人,还亲手斩杀了多名戎部将领,缴获了无数战利品。
战果令人惊叹,他自此一战成名。当时他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很快就传到了长安,圣上知道后十分欣喜,当即下旨封他为全军主帅,命他带领全体将士全力抗击戎族,而他最终也不负众望,仅用三年时间就将戎族击败,收复了陇西、北地、上郡三地,彻底平定了戎族之乱,稳固了北方边境。
魏璋解决了令圣上头疼十多年的边境问题,可谓战功赫赫,在他班师回朝之际,陛下便下旨直接将年仅十九岁的魏璋封为从一品柱国大将军!
魏璋年纪轻轻便位高权重,那些从前轻视魏家的人很快转了态度,主动热脸贴上来,一拨一拨的来魏府拜访,备着各色礼物,寒暄客套,极尽殷勤之势。
近几年颍州当地兴起了一个名为青莲教的邪.教,几个月前突然击杀了当地的几个官员造反,圣上震怒之下,忙派魏璋前去平叛,此次魏璋成功平叛归来,又立下一大战功,陛下愈发的器重他,长安城内的文官武将各世家也闻风而动,皆来讨好结交这颇有势力的年轻将军。
思绪回笼,魏青宛提裙上台阶,敲门进入书房。
魏璋刚见完几拨客人,正在看一本兵书,见她进来,合上书册,唇角含笑:“二妹妹来了。”
魏青宛朝他盈盈一笑:“我来看看大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