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话锋一转:“不过,也不是不行。到时候按拉投资的待遇来啊。”
“就不能当一当天使投资人吗?”
“滚,你看我像天使吗?”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呢,李不疾?”沈博宇问。
“回头看看你们企划书,可以的话可以投资。”
“卧槽,真的假的?”
宋许然举了个手:“我作证,李不疾从不逗人玩。”
纪时雨:那平时他逗我是?
“弟弟呢?光听我们在这儿说了,没问你。”
纪时雨被点到,有些不好意思,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可是他还没有。
“我不知道,可能找个稳定的工作,过好每一天就好了,做什么工作都可以。”
甚至是咖啡师、图书管理员,抑或是花店员工都可以。
“很好,很朴实的愿望。”
那天夜晚繁星点点,大家坐一起,肩膀贴紧,说着自己的愿望和憧憬,有人活在当下,有人在想未来,有人心存从未言破的念头陪伴在某人身边,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广西之行后,今年的年又是李不疾和纪时雨一起过,跟桂姨打着视频,纪时雨甜甜地唤她,她喜笑颜开。
今年的纪时雨没有期待曾经置顶过的那位女士回复他新年快乐。但他出于礼貌主动发了一句“新年快乐”,那边依旧没有及时回复。
等到年后的某一天收到回复的时候,纪时雨早就不期待了。
开年两人去了北京,李不疾的比赛结果出来了,省金奖,有公司赞助,今年第一名的奖金高达10万,沈博宇和他平分,李不疾也就存了起来。
大二快结束的时候沈博宇真的筹备了个公司,做好企划书和公司前景规划,给宋许然和李不疾都发了一份。
宋许然:「这个项目,我宋多鱼投了。」
李不疾以旁观者的角度真看出了不足之处——盈利模式的投资回报率太低,战线拉的很长,对于希望快速盈利的投资人来说,无法满足其要求。这也是初具规模的互联网公司存在的通病,也是一些小企业最终倒闭的原因。
所以其实搞互联网公司,最好的还是要有值得信任的人的投资,但话又说回来了,互联网公司一旦开始盈利,这个收益会非常可观。
只是大多数人对于你的理想之类的东西根本不在乎,他们只在乎能够在多短的时间收到回报。
但李不疾毕竟和沈博宇还有一层朋友身份和了解在,倒是不着急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得到回报。
沈博宇解释:「我知道这个战线有点长,但是智能化肯定是将来趋势,之前那个智能监控程序你已经看到了。这才1.0已经有这种级别的优势,后续升级的话还会继续完善。」
李不疾:「前期投入需要多少?」
沈博宇:「估计得小几百万。」
李不疾:「几百万的投入不可能我和宋许然都投了吧?」
沈博宇:「那不会,我自己投了大部分,最近在到处跑拉投资,已经定下来一部分了,差的不是很多。你要不干脆和我一起干得了,你反正也要投,不过就是从纯粹的股东变成股东加管理双重身份罢了。」
李不疾:「让我考虑考虑吧。」
「行。」
其实李不疾不用自己创业也不用白手起家,李清桂那边的家族企业足够他吃几辈子,可他本人并不是按部就班的人。
他知道自己和纪时雨的关系早晚会戳破,他不想到时候还吃着家里靠着家里,万一真有被斩断经济命脉的那天,也不至于手足无措。
所以几年后,沈博宇夸下海口要做的互联网巨头公司真的在互联网界有了一席之地,李不疾也靠着这家公司能养活纪时雨的时候,他也庆幸自己当初做了多正确的决定。
十八岁后的人生像开了倍速键。
明明小学六年过的格外漫长,初中高中又是盼也盼不过的毕业解放。可是大学四年,过得无比地快。
李不疾最终还是同意和沈博宇一起干,沈博宇是技术人员,李不疾有经商家族基因在,也辛苦跑业务跑了几年。
大四那年,博宇互联网科技公司已经有了稳定的客户和收入来源,不说腰财万贯,至少沈博宇和李不疾这俩创始人,也算是小有资产。
彼时纪时雨大三结尾快升大四,他依旧没什么目标,院里有本校的保研名额,纪时雨主动放弃了,李不疾问他想不想继续读书,他拒绝了。
哥哥已经自食其力挣钱了,可是他还靠着家里,尽管可能爸妈打钱给了桂姨,但更大的可能是桂姨没有收,虽然是家里的一员,可是敏感如纪时雨,退一万步讲他都是寄人篱下。
他不想要一直读书给家里增加负担,即使家里没有负担,所以大四的时候纪时雨在学校申请了实习名额,也去了一家和学校有合作的公司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