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有点麻烦了,你是个具备理论知识的JK,虽然是很天才啦,但是就算是神仙来了,也难以在不上手操作的情况下,弄明白这里体量不小的多台设备是何用处吧!
——如果神仙也接触过现代科技的话。
没有任何操作手册,或者标明设备“身份”的东西?其实你就算找到了也没用……你手机上显示的“信号0格”可还行?你默默把手机关到静音+无震动后,揣回校服外套衣兜中——信号都没有的手机,更别提网络畅通了,如果它无法给予你检索查询的辅助,和板砖不就只有重量上的差别了?
也罢,你又不需要使用屋内仪器,也暂时没必要拆解它们;它们能带给你的,本来就只有“提供一些线索”的用处而已,没必要把它们“玩转”。
你果断地把设备仪器的事情搁置一旁。设备仪器这个方向推不动理,那就从其他角度探索看看好了。
如果从实验室的这个角度考虑呢?就实验室本身来说,如何规划实验室当然是有潜在逻辑的。实验场所的规划,通常需要考虑到满足实验仪器的放置要求、耗材搬运时便捷与低损耗、实验流程前后的衔接流畅等因素,若是以“实验课题之下的不同实验项目”来作为区分的标志,把实验室对应提供的功能主题用来划分各个实验室,并依次将相应设备对号入座,那自然说得通!
在门口的,通常不是最核心的实验室,真的核心,常理中怕是被藏得更深才对。那个真正要紧的实验室,会是消毒水味道的来处吗?好极了,你喜欢探险!你取下雨伞,兴致勃勃。
学校之内神秘的选址,是为了掩人耳目;没有按规范建立的实验室,却使用“双人双锁”制度管理;不知为何能反常地保持一尘不染的环境,高精度的仪器,媲美怪谈身高的高大的工具柜……
有趣,真有趣!你迫不及待想解锁“下一级地图”了!
你用相对洁净的伞柄轻轻敲了敲各处的墙壁,墙壁发出实体的回声,不露端倪。嘿,纯粹的密室?这科学吗??等等,不对……莫非???
你不死心地挪动脚步,每两步便用伞头杵杵各处的地面,誓要搜寻出口。
“笃嘟”“笃嘟”……“孔咳”。
哈,找到了!空荡的回声!还真敢藏啊!地下空间之下,是更深的地下空间——怪不得懒得关门掩盖呢,就算进了密闭的门,正常人也很难会警觉脚下的情况。
这种整片式的PVC胶地板,最大的优势不就是铺装时无缝隙,因而自身不会生出粉尘嘛!居然在建造“地下室的地下室”的同时,还能做到地板上面了无痕迹的程度,厉害!
呃,然后呢?你的指尖点了点下巴。
你要怎么把不生缝隙的地板“抠”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