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这群人十分适合作为前期宣传的话筒、后期粉丝攻讦的靶子。
粉丝人多势众肯定打得过人少,对面声音大肯定能为剧宣贡献热度——诸如什么 “先上桌”。
至于是在桌上加一双筷子,还是上桌当盘菜,这点就不好意思了。
什么“不要对大男主太苛刻了”。
虽然一些大男主文容易被举报、被咔、被屏,虽然某部分群体创作这玩意这不能说,那不能写。
但是没人说这不对,没人说这个环境对大男主文太苛刻了。
反而人少的部分更适合作为“不对”的目标——都怪你们对我们大男主文太苛刻了,钱少事多声音大!
一方对一方,有着诠释符号的权力,人少对人多,却没有解构的权力,因而天然地诞生了一种不正义。
进而再将这类不正义,归结于更加稀少的、甚至于不存在的一方,于是己方就成为了得以伸张正义的受害者。
可笑的是,不正义的形成与不正义的归结,极有可能是两种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
为什么不归结为人多的一类?比如小生姜?比如另一类人,因为人家流量大,又真能封号。
既然这样,无论怎样的大男主,无论是否是男性主场的电视剧,都有大批受众护着、有着男人反复吹嘘娱乐化的形象,那编剧还费这个心思塑造“男性主角”干什么?不能多挣钱,还容易挨骂,她是打工人,不是教育家。
反而把标准不断拉低,以后她们编剧要是稍微写个人样的男主,那更是会被上价值吹捧。
这是钢丝制作的安全线。
虽然创作者捏造这个人样是为了照顾孩子、家庭或更大的捏出来的好工具。
而且只有两种下场——一般没什么好下场,或者赘个好家长。
也有可能赘个好家长后,没什么好下场。
从独立男性,再到新时代觉醒男性,再到大男主,结构是不变的,模板是固定的,本质还是那样。
泼辣的、柔顺的,是性格,不能影响他的用途。
绝美的、清秀的,是设计的外观,但男演员一定会看颜值,不能影响观众对他的观赏。
因此,男人用途越对,观赏作用越强,性格突出会成为“少见的大男主”“真正的大男主”的加分项。
尤其是已退圈的,不会与女性争夺资源的,那所有人都会称赞他是一个多么多么优秀的男人。
只是名号越来越响,就像管理嘴里蹦不出普通的词汇,一定要整点颗粒度对齐、垂直领域。
太多陈旧的娱乐商品被赋予越来越进步的价值,一代又一代,无非旧瓶装新酒,宣传仅供参考。
这种陈味带着入土千万年的腐朽,从物质到网络,处处都是。
粉丝们相互攻讦持续好几个月,新的一年里,《吴国》剧组杀青完毕后的姜逾安然接受着采访。
为即将上映的《贺年华2》做宣传。
眼前的娱乐记者姓易,以嘴毒、嘴漏风闻名,她先是说了一句《WWR》的名台词:“你俩……清白吗?”
吓得姜逾大脑当场宕机:“……采访剧本上没写这句啊?”
你俩指的是谁?我跟谁?她在暗示什么?封口费给到位了吗?姜逾脑海中飞速闪过一些男人的面孔。
还好姜逾的演技反应更胜一筹,露出一幅难言的表情:“这有什么清白不清白的?”
记者暧昧地笑了下:“我说越问呢。”
吓死了。姜逾长吁一口气。
差点以为她上次离开剧组飞外地见男人的事被曝光了。
不对,越问?这个更惊悚了好么!!!
“吸点CP粉来关注,你冷静。”宋蓉城的声音通过耳麦传到姜逾的脑海里,“越问工作室为了宣传新剧,买了一通你的黑稿,脂粉带了不少节奏,把一些散粉洗走不少。”
“你努努力,下场努力卖几波大的,加油老板!”
“烂人真心是洗白自己的好方法!”
……她有什么要洗白的?
“外面有节奏,说你没演技却拿影帝参与大制作的事儿。”
徐颂妗不会唱歌还开好几轮音乐会了,她们组合的老三都保送SOLO出道了,她出演《贺年华2》很过分吗?
深感屈辱的姜逾咬牙:“是的,我很想念越问。”
越问等着,回去她就买越问的黑通告,带小问号节奏。
姜逾冷静地想着,把徐颂妗也带上,不能让她安然无恙地看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