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队的人,都很尊敬红姑。
他们跟着于欢,也管红姑叫表姐。
亲亲热热的,就像是一家人一样。
这里头固然有于欢这个队长的关系。
但这份尊敬更多,却是来源于红姑本身。
红姑很会做吃的,且从不藏私。
狩猎队各家都跟她学了不少做饭的诀窍。
她平日对队员们很好。
这年头粮食短缺,大家都不去别人家吃饭。
队员们每次来于欢家训练,都会自己带饭。
但红姑准备的小零嘴却从来不断。
水煮松子、山果子、鱼骨干、甚至一些野味肉干……小石头吃啥,他们就跟着吃啥。
天冷之后,温暖的热水更是随时都有。
红姑当他们是自家兄弟姐妹般照顾,队员们对她自然也如亲姐姐一样亲近。
自从进了狩猎队,队员家家有肉吃,就连普通的饭菜也变的美味起来。
狩猎队里,各家生活水平猛地往上蹿了一大截儿。
其他村民不知有多羡慕。
早就有人私下偷偷问过他们,狩猎队什么时候还要招人。
但于欢觉得现在这些人才刚刚磨合出些许默契,再加新人怕照顾不过来,暂时没打算再收人。
只说过了年再看。
看着村民们羡慕的眼神,队员们愈发珍惜如今的机会。也为自己能够养家打心眼儿里高兴。
是以,瘦猴在拒绝王掌柜时才会那么自豪。
…………
今日要买的东西不少,众人分好东西便不再耽搁。
瘦猴和初夏背起各自的竹篓,转身出门,汇入人群当中。
钱娘子也独自起身,向城西走去。
她男人在城西一家铁匠铺子里做帮工。
打铁是个重体力活儿,虽说主人家有供饭,但那饭总是吃不饱,劳动之后饿的又快。
男人上次休沐回村时,整个人熬得黑瘦黑瘦的。
钱娘子心疼自家男人,这次进城给他带了不少鹿肉干,都是昨天晚上连夜做的。
还有两块鹿血豆腐,打算给他好好补补。
于欢和红姑带着小石头在城南转了转,买了些日用品。
在于欢的要求下,红姑还买了不少调料。
在大恒朝,其实有不少种调料:盐、糖、酱油、醋、大酱、酒、花椒、胡椒、大料、小茴香、白芷、丁香、肉蔻、肉桂、干姜……等等等等。
以于欢为数不多的下厨经验来看,这里除了辣椒之外,似乎大多东西都有。
只不过,价钱比现代要贵上许多。
上一次急着回家时间匆忙,于欢她们只买了些盐巴回去。
这次,于欢觉得可以多买一些。
她上次赚的钱还有好多,这次又有不少收入,实在不用过的那么紧巴巴。
于欢只是不挑食,但她其实很爱美食。
在她眼里,吃的好非常重要,比穿什么、用什么都重要的多。
于欢做主掏了钱,红姑想了下,没有拒绝。
她这次来临安城,心里其实隐约有些想法。
于欢最近给她口述了不少方子,其中有些对调料要求较多。
红姑想要试着做一做。
如果做的好,就拿来临安城卖卖看,也好为家里增加些许收入。
卖山货终究赚不了几个钱。虽说两家是在一起吃饭,可她不能总接受欢弟的接济。
从前,她养家只知卖力气,在地里讨食。
和狩猎队的人接触久了,又整天被于欢吊着花样夸赞,红姑逐渐对自己的手艺有了些许认知。
这次跟王掌柜接触过后,红姑的想法更加清晰。
她打算先做些下酒小菜,拿来酒肆尝试卖一下。
以王掌柜对她们的热情程度,只要东西不差,应该不会被拒绝。
她们村靠着西山,欢弟又整天带人上山,家中肉食不少,能做的种类也多。
未必不能给自己挣出一条来钱的路子来。
于是,红姑忍着心疼,在于欢的怂恿下把各种调料都挑了不少。
买完调料之后,于欢说想要逛书肆,几人便顺势往北走。
…………
待到了城北,街上的氛围明显安静不少。
这里没有没那么多烟火气的酒肆茶楼,更没有热热闹闹沿街揽客的店小二。
有的只是穿着儒生服的学子们。
文林大街上,卖书的、卖字画的、卖笔墨纸砚的、卖古代版高端工艺品的……应有尽有。
红姑和小石头一眼便被路边一家铺子上的窗花样子吸引了去。
这里的窗花图案很多。
有文字版的福、禄、寿、喜,有象征爱情的蝴蝶纹,有代表年年有余的鱼纹,有代表吉祥如意的如意纹……
更有最受书生们欢迎的、寓意才华满腹,象征刻苦、通达的冰裂纹……
红姑母子俩站在人家铺子前,对着满桌子红彤彤的窗花,看的津津有味。
于欢见两人看的认真,干脆留她们在这里慢慢看,自己则去了隔壁的文房四宝店。
她打算买些初学者用的文具。
片刻后,于欢满脸严肃的从这家店走出来,心中告诉自己,街口的店,贵些实属正常。
然后,她运了运气,抬脚走进另一家店……
从街头到街尾,一圈价格问下来,于欢终于死心,接受了古代笔墨纸砚比猪还贵的现实。
于欢不是个大手大脚的人。
于欢一直认为,钱要花在刀刃上。
她虽然这会算是有钱,但也不能胡花。
这些店好些东西的价格都快赶上奢侈品了,她实在下不去手。
于欢最终只买了一批最便宜的硬毫笔。
付钱时,于欢强行忍住想要自己回家做毛笔和纸张的冲动,抿唇付了钱。
大概是掌柜的看她一脸忍耐付钱的样子太过可怜,间且她买的东西也算不少,还主动送了两个草纸本子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