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巴巴

繁体版 简体版
剧情巴巴 > 错位星光[二战] > 第37章 教官团训练日常

第37章 教官团训练日常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1944年3月1日,第3装甲军第1装甲师所属305重装甲营正式脱离原属军部,速整编为一支五十三人的精锐教官团,随行罗马尼亚陆军伤员乘坐运输列车,向东南而去。

彼时的东欧平原满目疮痍,炮弹轰炸后的弹坑积满雨水,如同大地的伤口,化作一个个星罗棋布的小湖泊;破碎的铁轨七零八落,像是被巨人随手抛掷的钢丝,横卧在原野之上。

进入比萨拉比亚地区,继续向东行进,抵达罗马尼亚的边境重镇雅西。

自踏入雅西,地势便起伏起来,列车无法继续前行,305营众人只得换乘运输军卡,继续向南进发。

车窗外,北部为连绵起伏的摩尔多瓦丘陵,南部则是地势稍高的伯尔拉德高原,两山夹峙之下,一条狭窄的河谷地带蜿蜒向前。

山间雾气终年不散,视线受阻,不时有落石挡路,行者举步维艰。

库尔特擦拭着鲁格手枪的膛线,余光瞥见施耐德正用铅笔在地图上标记伏击点。

过去五天里,这支车队已遭遇三次罗马尼亚游击队突袭,最惊险那次□□距离油箱仅两米之遥。

越接近锡比乌,山路愈发崎岖难行。蜿蜒曲折的盘山小道,一侧是陡坡险峻,一侧是高崖峭壁,车轮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坠入万丈深渊。

经过数日艰难跋涉,3月12日,在雾气散尽的清晨,风尘仆仆的教官团终于抵达锡比乌小镇。

迎接库尔特一行人的,是罗马尼亚军方派出的联络官。他们身着笔挺的军装,带着几分期待,显然对这支经受住战场考验的教官团寄予了厚望。

在简单的寒暄与交接仪式后,教官团被安排进了早已准备好的小镇旅馆下榻,休息一日后再前往南部20公里外特尔马丘小镇附近的军事基地。

而库尔特和其他两位军官则得到优待,被单独安排至风景优美的帕特洛酒店入住。

酒店坐落在小镇的街道旁,临近归正会教堂。狭窄的街道蜿蜒曲折,两侧插满了红底黑字的万字旗。阳光倾洒,错落的石板泛着温润的光泽,微风携花香拂过。万字旗下,街边繁花正茂,摇曳生姿。

远处青山连绵,山峦柔和,与湛蓝的天空相接,像一头沉睡的巨兽将战火隔绝在另一个世界。

库尔特脱下破旧的作战服,悠然地洗了个热水澡,擦干头发,穿上舒适的睡衣躺在柔软的大床上,双目微闭,思绪逐渐飘远,难得地暂时抛开了战争带来的纷扰与疲惫。

不知不觉间,他进入了梦乡,回到了少年时代的家乡,看到了熟悉的田野和亲切的朋友。

梦中花香迷人,稚嫩的青年们身着夏式制服,佩戴红底黑色万字符袖章,队列整齐地穿过绿野。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朝气与热情,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阳光明媚,微风不燥。

当他与一位瘦弱少年四目相对,他们的命运便有了交集。

“菲利克斯·费舍尔,第13旗队成员。”

“库尔特·冯·伯泽拉格尔。你看起来比我瘦小,想不到竟然不怕死。”

炸开的弹坑旁,两个伤痕累累的少年倒伏在地,歪着脑袋相视一笑,从此成为彼此的伙伴。

时光流转,记忆里1935年慕尼黑的夏日,燥热难耐。

蝉鸣声声,骄阳似火。暑气熏蒸,沉闷炽热。

他未曾忘记——希特勒青年团训练场上蒸腾的草腥味,菲利克斯鼻梁结着血痂却依然咧嘴大笑的模样,伊莎贝尔把蒲公英种子吹向他们的恶作剧……

早已远去的少年时代,而今清晰可见。

高中时光最为闲适,他们常躺在草地上畅想未来的方向,学着大人模样,渴望投身狂热的战争。

库尔特清楚现在的一切都是来自于回忆中的梦境,但他还是和从前那样,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选择——

“我想成为一名军官,和父亲一样。菲利克斯,你呢?”

“我也是。我不想再成为爸爸妈妈的负担,我要为了我们的生存空间而战。”

这个时候,伊莎贝尔便会出现,在加入男孩们的战争幻想之时,说出记忆里曾经说过的话:“你们这两个疯子。”

这位恶作剧小姐的魅力,并不落在美貌之上,和其他贵族女孩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傲慢。但吸引他们最终成为朋友的,是她始终未变的犀利言辞。

可美梦,却于此刻戛然而止。

夕阳余晖透过蕾丝窗帘,在军装表面织出金色网格。他从床上醒来,望一眼窗外的寂静,想起了第一次爬出战壕的紧张,倒下的同胞,泥血混杂,顺着纳粹之鹰滑落,面目狰狞。

究竟是习惯了未来的安逸生活,还是因那相隔八十年的率真与可爱,才令自己这般多愁善感?

他不知道答案,唯一清楚的一点是,自己开始思考元首的荣耀,是否值得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

夜幕降临,远处夜市灯笼次第亮起,像是坠落地面的星辰。

“扣扣”——

门外,传出施耐德的声音:“库尔特,听说这个月是Mαrtisor节,今晚谎言桥上有挂流苏的活动,一起出去看看?”

库尔特穿上便衣,挠挠凌乱的头发,应了他的邀请。

于是,他们得到了当地居民赠送的幸运流苏,红白相间的绳带,朴实却真挚的祝愿。

“愿战争结。”

“愿所有人都活下来。”

“愿死去的灵魂得到安息……”

热闹的锡比乌夜市灯火通明,谎言桥的红白流苏在暮色中飘摇。

晚风抚过,有人呓语。

·

次日。

晨光初照,用罢早餐,众人换上崭新军装,在当地军官引领下,奔赴特尔马丘小镇附近的军事基地。

米塔瓦装甲兵学院候补军官与罗马尼亚装甲兵预备役学员已齐聚操场,千名学员编成五个连,每连配十名教官,以阵营对抗的形式进行为期14周左右的实战训练。

第一天的任务不多,教官团各自组队,分划阵营,然后认识自己队伍的能力水平。

除去施耐德少尉、库尔特自己以及奥托少尉组成的总教团,其余五十人依旧要和学员们一起完成实训。

各连连长上报学员水平后,总教团依据真实情况调整原定训练计划,力求因材施教。

接下来紧锣密鼓的训练,以一场紧张的能力小考拉开序幕。

一天下来,教官团揪出了不少考核不及格的家伙,基本上都是来自罗马尼亚装甲兵预备役的学员。

库尔特紧盯着几个混迹其中的德国小子,满脸不悦地把他们的名字圈了出来,“施耐德,这几个混子,我需要你盯紧点。”

“交给他们的连队教官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负责后勤的我还要干这事!”因为受伤未愈而被分派到后勤管理的施耐德少尉满心牢骚,颇有微词。

“冷静点,中尉先生说的是内务方面。”一旁的奥托少尉听出了对方的怨气,忙安慰性解释,“连队教官主要负责训练,内务管理需要细致一点,交给你放心。”

施耐德无奈地叹了口气,幽怨地看向冷若冰霜的库尔特,“好吧,既然您发话了,我会留意的。”

他摘下帽子,向库尔特躬身,然后离开了教官办公室。

他的腿……库尔特皱眉,盯着他略带蹒跚的步子没说话。

奥托擦擦汗,偷偷松一口气,却是不解地问:“中尉先生,您为什么不把原因告诉施耐德呢?您明明都看见了他腿上的伤,根本不适合……”

“好了,时间不早了,休息吧。”库尔特打断他的话,看一眼手表,“凌晨三点还有紧急集合的行军任务,现在还剩五个小时,抓紧时间休息吧。”

施耐德看似粗枝大叶,实则心思敏感,是个自尊心强的家伙,并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腿有问题。与其直接点明让人难堪,倒不如用这种方式维护他的自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