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为什么反犹?】
星光虽然单纯,但并不愚钝。当她醒来时,便意识到库尔特与那些大肆宣扬反犹的纳粹有所不同。或许,他并不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纳粹分子,而只是一个被蒙蔽了双眼的军人。
而她,愿意成为那个帮他打破思想枷锁的人。
如此,问题来了:除了那些被洗脑的年轻人,最初的纳粹为何要反犹?
星光翻开朋友列表,找到精德人李华,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打完字,手机屏幕上忽然落下几滴血。伸手一抹,又流鼻血了。
心里一阵慌乱,她赶紧捏住鼻子找纸巾擦拭。这时,手机屏幕亮了起来,是李华的回复:“这事儿可复杂了,得长篇大论呢。”
星光定了定神,把纸巾卷成条塞进鼻孔止血,打字道:“你详细讲讲。”
【正在输入中……】
少顷,他发来一大段文字:“要理清这个深渊的源头,我们需要把时光倒拨八百年。1215年第四次拉特兰会议颁布的《犹太标志法》,强制他们佩戴耻辱徽章——这是制度性反犹的起点。而1290年英格兰全面驱逐犹太人时,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还在娘胎里打转呢。”
“十九世纪工业革命重塑了欧洲格局,当容克贵族与资产阶级在柏林证券交易所厮杀时,罗斯柴尔德家族已通过跨国债券网络操控着半个欧洲的财政命脉。1873年股市崩盘后,《十字架报》头条赫然写着‘犹太投机家吸干了德意志的鲜血’;到了1923年恶性通胀时,他们的恨达到极致——你看,经济危机的替罪羊剧本,早在那时就写好了草稿。”
“至于宗教上的矛盾,不止是简单的教义分歧。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时,犹太人就背负起‘弑神者’的永恒诅咒。中世纪的赎罪券贩子需要转移矛盾时,总会适时传出某地犹太小孩用基督徒鲜血做逾越节面饼的传闻——这种血液诽谤(Blood libel)的毒素,早已渗入欧洲文明的骨髓。瞧,欧洲的列强们和当今的以国一样一如既往地虚伪。”
“原来,欧洲排犹由来已久?”
“老传统了。别看德二时期接受的犹太人多,但威廉二世可是个十足的排犹皇帝。吊诡的是,他一面任命犹太银行家管理帝国财政,一面却在私人信件中咒骂‘犹太毒虫’。见到没,大背景摆在这儿呢。”
“可以讲一下《凡尔赛条约》吗?”星光继续追问。
李华沉默一会儿,回复的文字突然变得锋利起来:“那个戴着天鹅绒手套的绞索,表面是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理想主义,内里却是克列孟梭要榨干德国最后一滴血的算计。1320亿金马克的赔款相当于德国战前黄金储备的500倍,当印刷厂疯狂赶制贬值10亿倍的马克纸币时,抱着成捆钞票饿死的柏林主妇,怎能不把怒火投向那些‘操纵国际金融的犹太银行家’?”
不太了解欧洲历史的星光,对于他的调侃一知半解,“所以,真的有操纵国际金融的犹太银行家吗?”
李华嗤之以鼻:“别看现在的以国成为了新纳粹,但这种说法却是没有事实依据的,是挑起战争的战败者塑造的愚蠢的刻板印象和阴谋论罢了。”
当法国占领鲁尔区的坦克碾过科隆大教堂的倒影时,魏玛共和国外长拉特瑙——那个试图平衡赔偿的犹太人——被极右翼组织乱枪打死在街头。这种荒诞的闭环,恰是纳粹得以滋生的温床。
星光似懂非懂,又继续问:“那对于《凡尔赛条约》,德国人在意的又是什么?”
“在意的,是德意志的民族尊严与生存空间被同时践踏。这个条约不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极为不满,失败得很。”稍顿些许,说完纸面上的历史,他又继续夹带私货,“依我之见,英法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策略来把控局势。要么在一战时就以强硬手段将德国彻底拆解,不给其日后再度兴风作浪的机会;要么全力推动苏德矛盾激化,当苏德爆发战争时,坚决作壁上观,坐收渔翁之利。可惜了,谁让他们‘心软’呢。”
星光:狠人。
李华:P社钢丝,基操勿6。
读完李华的回复,星光心中的疑惑不减反增。她思索片刻,打字回道:“我以为《凡尔赛条约》是德国开战的原因。”
李华发来冷笑[emoji]:“《凡尔赛条约》,不过是往化脓的伤口撒上的一捧金沙。就像炼金术士把铅块镀金,政客们擅长将社会矛盾转化为群体仇恨。当德意志战车在凡尔登绞肉机里抛锚,就需要祭品来安抚暴怒的战神——而散落欧洲千年、始终格格不入的犹太人,就是现成的燔祭。反正,总要有人为战败负责。”
星光还想深问,但李华那边没空了,“我要赶早高峰的面试,不能继续了。”他发来一只『对不起』的鞠躬狗子,“群里可以讨论,光有我的片面说辞是不行的。东方同学,你不如到群里聊聊?”
『叮~』
他把问题发到了社团闲聊群里。
止住鼻血后,星光开始啃面包填肚子。
二战德国反犹的问题,才丢到群里没多久,就炸出了一堆回复。前半截的几个回复,基本在重述李华的回答,后面提出的背刺论才是有意思的存在。
群里有个昵称叫【上帝是耶和华】的精犹人,愤愤不平地甩出了一堆数据:“一战时,德国犹太人约六十万,有十万左右犹太人参加了战争,占德国犹太人口的六分之一甚至更多 。其中八万人在前线战斗,2000人是军官,1200人是医护人员,总共有1.2万名德国犹太人在一战中牺牲,并且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参战犹太人被授予荣誉。”
【上帝是耶和华】:“犹太人群体不光是在前线英勇作战,而且在后方也为德国做出诸多贡献,比如提供经济支持、参与工业生产、从事医疗及辅助工作、满足宗教需求、救助难民、社团募资等;著名的犹太科学家弗里茨·哈伯还开发了合成氨技术及化学武器,据说甚至可抵五个师。”
【阿西】附和:“那个时候的犹太人,是德国的积极分子。二代们都很爱国,对德国的认同感极高。”
星光跳过那堆数据,回复提到“背刺论”的群友:“鲁登道夫的‘背刺论’又是怎么回事?”
【三山银栗】回应:“学姐想不想看情景表演?”
【南鹤有鸣】:“本群特色,值得期待!”
一脸好奇的星光期待:“好呀。”
·
【——开幕——】
1918年某天。
『前线战报』:德意志战败!
『鲁登道夫』(愤怒地拍桌子):“我们战败了,民众不满的情绪与日俱增,必须要找个替罪羊。”
『兴登堡』(眼神阴鸷):“那些犹太人,他们在战争期间四处活动,罢工、反对战争,应该要为此负责。”
『容克资产阶级代表』:“还有德共,他们也在后方鼓动风潮,和犹太人一样,都在拖帝国的后腿,让我们前线作战不力。必须让民众相信,是这些‘内部敌人’的背叛,才导致我们战败,而非我们指挥的问题。”
1918年11月,慕尼黑中间派政治会议。
『国会议员迈宁根』(慷慨陈词):“只要前线还在抵抗,我们也必须在本土坚持,如果我们在后方用匕首刺死了前线的士兵,将无颜面对子孙后代!”
1919年初。
『德国右翼、民族主义者、前军官』:“我们之中有内鬼!是那群十一月罪犯和犹太人背叛了国家,才导致我们的战败和屈辱!”
1919年秋某天的晚餐。
『鲁登道夫』:“爵士阁下,我们有理由认为是因为内部敌人的背叛,才致使德意志军队的失败。”
『马尔科姆』:“将军您的意思是,有人从背后刺伤了您?”
『鲁登道夫』(眼前一亮,无比激动):“是的,就是这样!确切的说,是有人刺伤了我们的后背!”
一段时间后,德国民众在统治阶级的宣传下对“犹太人背刺论”深信不疑。
留在后方的五十万犹太人成为了内鬼,而到往前线作战的十万犹太士兵则成为了训练有素的内鬼。
1923年啤酒馆。
『冲锋队员』(举着《人民观察家报》叫嚣):“每个犹太银行家口袋都装着凡尔赛的绞索!”
【——落幕——】
·
“太精彩了!”边啃面包边看完特色表演的星光,不禁赞叹,“谢谢大家的表演,条理清晰有逻辑,太棒了!”
【米】:[骄傲jpg.]
【岚似】:“当然,我们是最棒的!”
【闻喜】:“历史需要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