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
【系统提示:任务完成,玩家是否继续跟随角色视角,完成故事剧情?】
又是一片黑暗。
星光蜷缩在数据洪流形成的虚空里 ,心底难受至极。
“亲亲,您没事吧?”阿瑞斯关切的声音响起,“您现在需要退出游戏吗?”
她将脸埋进膝盖,小声啜泣,任由泪水肆意流淌。
不知过了多久,哭声渐渐停歇,她抬起头,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阿瑞斯,他们都是真实存在的,对吧?”
“是的。”
“我想抓住他们……阿瑞斯,我不想让他们就这么消失在我的生命里。”
“可是亲亲,这是属于另一个人的命运呢。”
时空游戏,顾名思义——这也就是为什么《彼岸》会卡玩家的原故。
投射在半空的那行蓝字,不停闪烁。
擦干脸上的泪水,星光迅速收拾好情绪,选择了继续剧情。
·
跟随角色视角来完成故事剧情,这意味着星光完完全全是以第三人的视角,去“阅读”一个人的人生历程。
而【她】的名字,在大家的称呼中逐渐清晰明朗——Fraulein Dongfang(东方小姐)。
但时间一长,这个称呼在仆从间演变成更简短的“Ost小姐”,倒与图书室那扇总映着朝霞的东窗莫名相契。
该如何评价东方小姐呢?
她看似柔弱,实则坚韧,面对困境从不退缩畏惧。
深爱着卢卡斯的她,理智且克制。这份爱如暗夜微光,温暖却不夺目;不因爱而迷失自我,也不因爱而肆意妄为。
同时,她也是位聪慧的女性,不事张扬,见解独到。与之交谈,如沐春风,如痴如醉。
在后来伊莎贝尔的回忆录中,是如此评价着这位与众不同的家庭教师:“独立自主,理智克制,温柔勇敢——这是我对东方小姐深刻脑海的印象。她就像一本意蕴无穷的书,有时是典雅端庄的古典诗集,转眼又变成趣味横生的童话绘本;又如同一位稚气未脱的智者,每一次接触都能带给人新的惊喜。她教会我理性思考,让我始终保持清醒;教会我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不被时代的洪流裹挟;更教会我如何洞察世界,避免陷入无知的悲哀……”
从1933年早春至1937年盛夏,整整四个春秋流转 ,东方小姐在伊莎贝尔的生命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日双方局势骤然紧张,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7月10日,东方小姐在报纸上看到日军大举进犯的消息。
五日后,南京的电报穿越八个时区抵达庄园。译电员逐字转述着“阖家平安”四字,她却从母亲惯用的苏州码子里读出了未言明的危机。
又过了两天,鉴于德国排犹引发的社会动荡,加之对国内紧张局势下家人安危的担忧,经过深思熟虑的东方小姐决定辞去家庭教师的工作,开始办理签证和预订船票,着手安排回国事宜。
戈托尔普公爵的私人印章为签证加急开了绿灯,八月初,东方小姐终于登上了归国的轮船。
离开德国那天,港口海风呼啸,夫人和伊莎贝尔小姐特地陪同送别。一同前来的,还有前年去往瑞士工作的卢卡斯。
瑞士两年的记者生涯磨平了他青涩的棱角,怀中的向日葵却还似1933年图书室窗外的夏日般灼灼耀眼。
“再见,亲爱的东方小姐。”
他递上手中的向日葵,一起递过去的还有无言的爱意。
向日葵的花语,是沉默的爱。
『千里烟波辞海岱,雾霭沉沉楚天阔。
一别参商成永忆,相思河汉竟无言。
纵有繁花明霁月,终随逝水没云帆。
今宵独对西窗烛,忍把青笺付断垣。』
轮船缓缓驶离港口,海浪拍打着船舷。她站在甲板上,目光远眺。
手中摇曳的向日葵,明艳的黄色亦如初见时那般温暖。
“您说过来年要教我苏轼的《赤壁赋》!”轮船的汽笛声,盖过了伊莎贝尔最后的呐喊,“——老师!”
隔着一片海洋,少女的蓝丝带在咸湿海风里翻飞成命运的蝴蝶。
·
看到这里,泪点低的星光嚎啕大哭起来:“呜呜呜,东方小姐你别回南京……呜呜呜,卢卡斯你为什么不表白啊……”
“既然从一开始就没有结果,为何还要徒劳无功?”阿瑞斯冰冷的机械声传来,“他们是聪明人,也是渺小的浪花,注定无法摆脱时代的裹挟。”
“阿瑞斯,你个莫得感情的AI!”
·
东方小姐的故事,仍在继续。
1937年8月13日,德国远洋客轮临时变更航线通知贴在公告栏时,黄浦江已淹没在炮火里。
攥着改签至新加坡的船票,东方小姐在九月第一周换乘香港班轮。维多利亚港的湿热空气里,她将最后几枚马克兑换成银元,稍做停留、办理相关手续,便马不停蹄登上开往广州的蒸汽船。
珠江驳船的柴油味尚未散尽,武汉码头已被连绵秋雨笼罩。客轮终于泊进下关码头时,已是十月末,寒意森森。所有人都在仓惶出逃,唯有她执意北上,逆流而行。
目之所及,残兵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