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和多铎今年还是留在盛京过年,娜仁想起去年朝贺的时候,自己差点被锦华吓死,但是今时不同往日,朝中多尔衮最大。娜仁感慨今年收的礼都比往年多了足足三倍,暗自提醒自己一定要对哲哲和玉姑姑更加恭敬,尤其是小皇帝福临。多尼和锦华上了半年学,果然比在府中大有长进。
多尔博早产了一个月,这一年娜仁提心吊胆,生怕孩子夭折,眼见孩子长得还算健壮,才悄悄对多铎道:“汉人民间有一种说法,说正月里出生的孩子命硬妨父母,这孩子早产了一个月,好歹总算平平安安地长到一岁了。”多铎不信汉人的说法,反劝道:“那是咱俩身体好,我额娘说过,我就是长白山上的熊,生的孩子自然健健康康、没病没灾的,什么命硬不硬的。”
娜仁犯愁道:“这孩子正月初二生的,玉姑姑叫咱们过年进宫去,说要亲自给孩子过周岁。今时不同往日,玉姑姑是太后啦,咱们怎么受得起?”
多铎道:“害,一家人计较这些!咱们多尔博将来承袭了哥哥的爵位,那也是亲王之尊!受得起。”
娜仁想到了另一件喜事,便拉着多铎道:“我阿布来信说,等开春了对明朝用兵,他和其他几个蒙古的王爷一起过来。我都好几年没见到阿布了,也不知道他好不好。你让他跟你一起。”多铎知道娜仁一心牵挂索诺木,不忍心让老父带兵去战场上受罪,便说道:“我知道。让他跟着咱们镶白旗运粮草,我肯定不让他去打前锋,你尽管放心。”
娜仁见丈夫体贴自己,才满意地点点头。依照满人的规矩,除夕夜是要吃素馅儿饺子的,做饭的班布尔和嬷嬷们不会,娜仁还特意去请英亲王家的厨子教了教。除夕吃素饺子是太祖爷为了纪念阵亡将士定下的规矩。娜仁一早张罗着,让嬷嬷们用马齿苋、金针菜、木耳,再加上干蘑菇、笋丝、豆腐和鸡蛋,剁碎调成馅儿,做成饺子。
班布尔烧了鹿筋冬笋锅和燕窝鸭子锅,并野鸡瓜攒盘和小肚酱肉攒盘,还做了孩子们爱吃的红果糕、奶饽饽、芙蓉糕和芸豆卷儿。新春第一天有宫宴,娜仁不敢让多尼和锦华吃的太饱,生怕第二天积食。两个孩子闹腾不够,娜仁只好早早地放他们到院子里放烟花。
多尼和锦华的大字已经写得有模有样了,娜仁让人把福字贴到两个孩子的房门前,以示奖励,道:“今年确实长进啦。”
多尼问:“那额娘,等再过两年,我要跟着阿玛去打仗!”娜仁道:“好啊,等过几年,把孙子兵法、六韬七略还有司马法学完,额娘就答应你!”多尼苦着脸说:“我只读过三国演义,孙子兵法什么的就......阿玛说了,打仗全靠实际经验,您还是放我到战场上去历练一番吧!”娜仁敲敲多尼的脑袋:“你才九岁!想什么呢!”
多尼道:“我舍不得阿玛,阿玛一年有半年不在家!更何况阿玛不像额娘,天天逼着我到范先生家里去读书!”
多铎还是帮着娜仁说话:“你外祖母当初给你额娘也请了先生,读书好啊,你年纪小,就应该多读书,汉人不是说过什么马上的天下,不能马上治之嘛。玉姐姐也天天逼着皇上读书!你比他大三岁,可不能输给他呀!”
娜仁见多铎还是帮着自己说话,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才打消了多尼从军的念头,娜仁为了安慰多尼,给了多尼和锦华一人一个大红包,年下赏赐早都发给丫头仆役了,娜仁还是悄悄给乌云和朵丽娅多包了两个,道:“姑姑嬷嬷,你别嫌弃。”
锦华宽慰娜仁道:“额娘,我不打仗,我读书。”
娜仁笑着说:“好啊,咱们锦华将来能当个女翰林!”锦华却眨着眼说道:“翰林没实权,我要当内阁大学士!像范先生那样!”多铎笑着说:“你知道什么是内阁大学士啊?”锦华点点头:“当大学士能帮着皇上理政,大学士还很有学问,才高八斗!”
娜仁无奈道:“你们两个小小年纪,怎么都是官迷?”多铎反倒高兴:“孩子有志气,这是好事嘛。”娜仁想起多尔衮,揣度着多尔衮应该是找由头进宫去了,小玉儿估计气炸了,自己也不敢叫她过来一起过除夕,显得像是在看笑话一样。只好装作不经意地问道:“哥哥这会儿是在宫里,和皇上一起祭告祖宗吧?”多铎点点头:“按规矩,除夕只有皇上才能在宫里祭祖,但是哥哥现在是摄政王了,和皇上也差不多,也有资格。”
娜仁现在觉得自己简直和书里的奸臣没什么两样,顺着多铎的话说道:“是,论功劳论血统,哥哥是最有资格祭祖的人。”三个孩子撑不住,眼皮直打架,娜仁让乌云把孩子抱去睡了。也不管什么守岁不守岁,在阿巴亥大妃的灵位前拜完,便拉着多铎回屋睡觉,因为第二天都要早起。听着外头稀稀拉拉的鞭炮声,娜仁道:“算起来,今年我嫁给你有十年了,”接着打了个哈欠道:“说不定明年,咱们就在燕京过年了。”
多铎爱怜地摸着娜仁的头发,道:“我还是觉得咱们关外好。我住不惯汉人的地方!”
娜仁说:“我也不爱住汉人的地方,可是万一真的攻破山海关南下,肯定得迁都。子曰,三十而立,你能在而立之年建功立业,我自然是与有荣焉,搬走也认了!”多铎虽然脾气大,但是有什么说什么,她又思量自己毕竟是孤身来了满人的地方,多数情况下总是顺着多铎的脾气。不过,她这时的夸赞,却完全出自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