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容踏进主屋内,看见本该在书院摇头晃脑念书的卫子旻,此时正坐在圆桌边上,一时有些恍惚。
等走到桌边坐下时,才想起来今日是书院的休假日。
卫子旻念的是上京城里名声极响的齐古书院。虽比不上太学,齐古书院的院长亦是耗费心思,请到了几位当世有名的鸿儒坐馆授学,讲学质量上乘,城中不少官员家中的子弟纷纷慕名前来,长此以往,齐古书院便渐渐成了太学之下第一书院。
本来以卫同甫当时的官职,是万万够不上送卫子旻去齐古书院念书的,还是上峰欣赏卫同甫的才华,给自家子弟报名时连同卫子旻的名字一起报了上去,这才得以入院。
卫同甫感念上峰的恩情,对卫子旻的要求也高了起来,令他好好学习,不可辜负别人的一番好心。
卫子旻天生聪敏,奈何志不在学,每月书院考试,成绩排名也不上不下的吊着。一开始卫同甫以为他能力在此,感怀之余也没有苛责。可渐渐发现,无论书院怎么增减学生,卫子旻的排名始终都在中档线,这让卫同甫起了疑心,休沐在家故意留了难解的题目,卫子旻答完后几乎全对,这个发现给卫同甫气的不轻。
有能力,不向学,故意在中间不起眼的地方待着,心里只想着新出的话本和玩闹,这岂不是拿书院先生和他老子耍着玩?!
可是打也打了,骂也骂过,卫子旻依旧不改,卫同甫心里愧对上峰,上门赔礼的时候满面羞愧。
上峰倒是捻着胡子笑呵呵的劝他:“我们年轻读书那会儿,不也是想着如何去玩儿?你家子旻年岁还小,经历的事太少,等他哪日有了触动,自会好好读书,你就别太操心了。”
卫同甫将上峰的话想过两遍,彼时卫子旻也不过十二岁刚过,除了不爱读书,也没有别的纨绔爱好,想通后也没再逼着他。
往后几年,童生,秀才刚走的考试之路卫子旻也都一一顺利考过,卫同甫这会儿才知上峰当年那番话的含金量,更不会拘着他的性子了。
“姐!尝一片腌笋,我在书院念着这口好久了!”卫子旻捧着碗,筷子朝桌上那碟笋片不停的伸去,吃相还算文雅。
沈氏佯瞪了他一眼,笑骂道:“前阵子才让小榆给你带回去一坛,这么快就吃光了?”
小榆是卫子旻的书童,平日卫子旻在书院念书,只有每月规定的休假日和重要节日可以回家,有什么需要的都是小榆从府中带去书院。
卫子旻喝下最后一口粥,咕哝道:“是带了一坛,可瞧见周希他们每日只喝清粥,那坛笋片多半分给他们了。”
沈氏听见他说的,心里叹口气。
齐古书院是好,相应的每年束脩也不少。读书自古都是一件费钱费力的事,寒门子弟往往是举族之力才能供出一个出门求学,这样的家境下,他们在衣食住行上往往会缩减许多,将银两用在笔墨纸砚上。
周希正是这样的寒门出身,也与卫子旻同住一间学舍,沈氏知道他的家境,心中也是可怜这个孩子,叹口气道:“等你今晚回去,我让下人给你多装一坛,左右也不是什么稀罕吃食。”
卫子旻听后眼睛一亮,欢喜道:“谢谢阿娘!”
韶容心中装着和江洵的约定,一直在想怎么和沈氏开口禀明情况,一顿早膳吃的颇有些心不在焉。
“阿姐?阿姐!”卫子旻连喊韶容两声,见她没反应,在她眼前挥了挥手。
韶容回神,看向卫子旻,问道:“怎么了?”
“阿姐,我今日想去书肆买几本书,阿姐陪我一起去可好?”卫子旻眼睛转两下,向韶容发出了邀请。
韶容还未考虑答应,沈氏在一旁听见后,也说道:“出去逛逛也好,多带些银两,遇见喜欢的,若是不贵,直接买下便是。”
韶容见母亲也鼓励自己出门逛逛,便点了点头。
应是要去买书,想来要不了多久,韶容便没带上婢女。
两人上了马车,卫子旻挪了两下,挪到了韶容的身边,冲她神神秘秘道:“阿姐!你的英勇事迹我在书院都听说了!”
韶容听的心里一突,不动声色道:“什么英勇事迹?”
心中暗想,难道前日自己在醉金楼与梦貘妖过招被弟弟书院同窗瞧见了?不应该啊,自己的当时并没有感应到附近有其他人的气息。
卫子旻见韶容脸上神色茫然,也是一愣:“他们都说,阿姐那日在赏春宴上,默写的两篇佛经金光熠熠,有如活佛现世,太子惊为天人,拜读后仔细装裱供起。难道说的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