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明开国功臣为前车之鉴的将军们暴言。
以李世民为人生目标的朱高煦暴怒。
当然,将军们只是找个借口,但朱高煦却是真的以李世民为偶像,只是现在,朱高煦还没遇到专属于他的太子长兄。
但无妨,朱高煦时刻做好准备。
只不过准备的有些偏了……
永乐元年春正月,身在北平的朱高煦听到了一些风声。
“咱们陛下得遇仙缘了!”
“就在奉天殿上身着仙衣重返年轻了!”
“所有人都看见了!就连那四夷朝使都看见了!”
北平的百姓们好像亲眼看到一般,对每一个见到的人诉说着同一套话。
而对面那人虽然已经听过了无数回,但也依旧像第一次听到一样,满脸兴奋、一脸认真地听着那套已经能够背下来的话语。
可这欢快、祥和的气氛却并未影响到朱高煦。
在朱高煦眼中,这只不过是他爹想出的一个新法子。
一个强调自己得国之正的新法子。
在第一次听到这套话时,朱高煦就暗自腹诽,他爹真是昏了头了才想出这么一个狗屁说法。
什么仙人仙界仙缘,也就只能哄哄那等无知小民,正经人谁会信啊?
要他说,这还不如去岁那个改“建文”为“洪武”的法子呢,起码这年号一改,后世史书也就会真的不识建文了。
而现在这个……
朱高煦撇撇嘴,将这事抛之脑后。
后来,朱高煦又从各种渠道听说了许多事。
但是这话啊,过的人多了,也就变味了。
在听到第一百八十种他爹的仙衣法身之后,朱高煦彻底不耐烦了,“以后这种事不用再跟我说!”
朱高煦甩袖而去,独留一些想以原样消息压轴的人才面面相觑。
在朱高煦摆明态度后,想找他聊这些事情的人也就少了很多,也可以说,完全没有了。
重获清净的朱高煦又快活起来。
可没过多久,朱高煦就听说他的叔叔们被贬为庶人,送至凤阳老家关押了。
当时,初听到这消息的朱高煦还有些诧异,可仔细一问,就知那些叔叔被贬的罪名是食人,还是仙人亲口所说的食人。
在那传话之人口中,仙人晓谕陛下:今大明有贼人作祟,多行不法,嗜食人脑肝胆,使民夜不敢出,薄暮不敢行,有过其门者,诱入杀而食者。①
听闻此,陛下怒而问道:竟是何人作祟?
仙人缄口不言。
陛下复问,仙人仅言:大明天子知之。
陛下疑而三问,仙人终曰:汝父之子,汝之兄弟。
说到这里,那传话人好似忘了他是在跟谁说话,不住地挥舞着手臂,快活道:“陛下的兄弟是谁?先帝的儿子是谁?是……”
传话人突然想起了他面前这人是谁。
他悻悻地放下手臂,轻咳一声,打算继续说下去,但却被朱高煦制止了,“行了,你下去吧。”
传话人躬身一拜,小心离去。
等走出朱高煦的视线,传话人才惊觉他竟已出了一身冷汗。
而留在屋中的朱高煦却并未在意传话人的冒犯,他只是在想:仙人亲口说大明王爷食人?
哈。
朱高煦知道,这肯定是他爹搞出来的新把戏。
只是没想到啊,那胡诌的仙缘竟如此好用。
朱高煦必须承认,这个法子可比那改年号要好。
毕竟改年号不能削藩,还是这么彻底的削藩。
朱高煦掏出舆图,查看“食人”王爷们的封地。
看了一圈后,朱高煦轻哼一声。
果然,不出他所料,那些碍眼的藩王都消失不见了。
朱高煦手指在舆图上轻轻滑动。
老头子还是高啊。
自觉看透朱棣手段后,朱高煦便不再排斥那些来自京城的谣言,不对,是传言。
只是还是那个问题,传话,尤其是没有组织的传话,很容易出现偏差。
更别提那些话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本身就很荒谬。
在听了一耳朵起飞啊、御风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之后,朱高煦的耐心再次告罄。
当他下一次听说京城那边的事情时,就是那些“食人”王爷身亡的消息了。
当时,自觉清醒的朱高煦一看名单,“他们竟活了这么久?”
朱高煦诧异,他还以为那些人早就“病逝”了呢。
没想到,老头子还挺讲究。
朱高煦弹弹名单,不再关注此事。
因为他,就要回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