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无邪沉吟道:“送花藏着掖着,还拉王小石打掩护,如此神秘,定是别有用意。”
“我们这位朋友,喜欢跟聪明人打哑谜,”苏梦枕道,“重要的东西说一半藏一半,是他的风格。”
杨无邪稍作思索:“送茶花的是花,送公子的是贺礼,可见他要送的并不是花。”
苏梦枕意识到了什么,从白叠子上摘下一朵绒球。
绒球比刚照面时少一朵,温默飞摘走了它。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苏梦枕将绒球笼在掌心,苍白的面上露出一丝笑意,“关键是在用处,他想要的用处。”
……为什么打哑谜呢?
温默飞从棉絮中翻出种子。
——自然是因为来之不易的东西更会被珍惜。
棉花在富贵人家的后院经历了好几个朝代的无人问津,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在御花园中慧眼识珠,这才下令全国推广。
朱元璋是贫苦百姓出身,体恤民生,所以他能意识到的,那些人意识不到。
心地善良和体恤民生是两码事,富贵人家吃斋念佛,轻徭薄赋,施粥义诊,便已觉得自己做得足够好。
殊不知他们只是做到了眼前力所能及的好事,不愿或不能去为缺衣少食的百姓争取长远利益。
因此温默飞提前250年将棉花找了出来,摆在能识它用它的人面前。
另眼相看的,自然珍之重之。
视而不见的,说再多都没用。
韩愈《马说》有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就像现在,棉花是不是花,归结于苏梦枕一人。
这便是温默飞想要等候的‘佳音’。
他一下午都在伏案撰修,整理出一匣子附录。
傍晚时分,杨无邪来了。
他也带了一个匣子。
回礼。
两人心照不宣地交换了匣子,各自打开。
薄薄几张,厚厚一沓。
薄薄几张是地契,天泉山下良田地契。
天泉山最好的田,种出的稻谷又多又香,被誉为天下之冠,是以一亩难求。
这是一个信号,苏梦枕愿意试种棉花的信号。
如果这对温默飞来说是意料之中,杨无邪那边的反应就比较震惊了。
厚厚一沓干货,从棉花的加工工艺到先进的织机图纸,具是成熟到能立刻投入使用的技术,其价值无可估量。
利在万民,流芳百世,两全其美,垂手可得。
温默飞收下地契:“替我谢谢苏公子。”
“不,是我们该谢你。”这么重要的东西轻易得到,杨无邪感觉自己在做梦,终于心情复杂地体会了一把温默飞的豪爽慷慨。
不愧是救命丹药说送就送的人。
杨无邪走后,温默飞神思飞到了别的地方。
棉花从发现到广泛种植,需要很多年。
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有六个月,不,五个月,冬天就要来了,必须另想他法。
……为何会对汴京的冬天有执念?
——因为历史上靖康那年的冬天格外冷,很多人冻死在城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