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并非印制的普通书本,而是某个人亲手书写的笔记。纸页已经微微泛黄,边缘甚至有些磨损,但上面的文字却依然清晰可见。字迹秀丽工整,一笔一画都透着细腻与耐心,排在一起令人赏心悦目。只需一眼,便能看出这是出自女子之手。
簪花小楷的周围还画着许多奇异的图案,线条流畅而复杂,显然是某种阵法的结构。这些图案与文字相辅相成,既有阵法的玄妙高深,又有字迹的清秀雅致,仿佛每一页都是一幅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如此独特的笔记,会是谁的手笔?答案呼之欲出——自然是那位红颜薄命的天才,沐秋。
阿梢小心翼翼地翻阅着这些笔记,心中既震撼又感慨。笔记中记录的内容极为高深,全是对一个阵法的详细解析。不过,说它是阵法或许并不准确,因为它更像是一个封印——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封印,蕴含着足以撼动天地的力量。
上古之时,天地混沌,魔神自虚空破界而出,撕裂天幕,降下无尽瘴气。凡沾染瘴气者,无论飞禽走兽,抑或草木生灵,皆化为无智魔物,肆虐人间。人族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天地间一片昏暗,宛若末日降临。
神族女娲,心怀苍生,不忍见万物凋零,以族人精血为引,炼五色神石,补天幕之缺,阻瘴气之祸。当时巫王朝君王,率战神及十六神将,横扫八荒,终将魔神、魔物及瘴气尽数封印于五色石下,西玄大地,终得一时安宁,万物复苏,人族得以喘息。
然天道无常,和平未久,魔族余孽蠢蠢欲动,妄图破开封印,唤醒魔神,再掀腥风血雨。巫王朝众神将奋起抵御,与魔君血战于天地之间,伤亡惨重,山河染血。最后君王与数位神将,为护苍生,以生命为祭,再度封印魔神。其魂灵亦永眠于封印之中,化作天堑,护佑后世。
巫王朝医女,于乱世之中扶持新国北燕,壮大教枢处,得前朝神将辅佐,合力加固天堑,以阻挡北方魔族的入侵。此封印传承千载,然而魔神于封印之下,日夜反抗,试图破封而出;魔族于封印之外,屡屡进犯,欲毁天堑。
神族之力渐衰,而封印之所以还能维系,全仰仗于南方符阵师的前赴后继,以血肉之躯,护佑苍生。
但是神族的封印,玄奥莫测,非寻常之人可有所感悟。
沐秋天资卓绝,自幼便博览群书,潜心钻研符阵之道。她日夜笔耕不辍,耗尽心神,终于在无数典籍中寻得上古封印阵法的蛛丝马迹。经过反复推演与完善,她顿悟封印之法的精髓。
那一日,倾海上空异象骤起,霞光万丈,天地为之震动。与此同时,北燕传来消息,封印之地亦出现了相同的异象。魔族因为这异象而注意到了南方,察觉到这位符阵天才的存在,反扑之势愈发猛烈。
沐秋毅然决然选择北上,带着她的爱人一同前往。一路上,还有不少强者为他们护法,小心翼翼地隐匿行踪,希望能避开魔族的耳目。然而,尽管他们做了万全的准备,消息还是被泄露了出去。还没等他们平安抵达北燕,半路上就遭到了魔族的伏击——
这是阿梢从丁修渡口中听到的结局,那个时候,沐秋只是他脑海中的一个符号,天妒英才红颜薄命,而现在,这位早逝的天才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他的面前。
阿梢开始看沐秋留下来的笔记,每一页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注解,字里行间透露出书写者的智慧与执着。阿梢看得入神,仿佛能透过这些文字,看到那位早已逝去的天才伏案书写的身影。她的思绪、她的情感,似乎都凝结在了这些纸页之中,跨越时空,与阿梢产生了某种微妙的共鸣。
阿梢将笔记粗粗翻完,又翻开一本笔记,那是沐秋专门研究巫王朝的笔记:
巫王朝,千年前屹立于西玄大地的辉煌王朝,虽已湮没于历史洪流之中,却因其空前绝后的壮举而永载史册。它是唯一一个令南方人类世界、北方魔族、东海龙族、西方妖族皆俯首称臣的王朝,其君王之名虽未载于史书,却以“君王”之尊号流传千古。
君王自蓝照揭竿而起,仅用六年便统一南方诸城,随后铲除暴政之燕国,联合妖族、龙族乃至魔族之力,开创了一个人、魔、妖和平共处的盛世。其上位之时,天降祥瑞,神族亲临赐福,天地为之震动。
巫王朝的十六神将,更是那个时代的传奇。其中三位为魔族,两位为妖族,甚至还有两位龙族,他们与人类神将并肩而立,共同守护西玄的和平。然而,千年前那场大战后,十六神将相继陨落,世间再无他们的消息。那个修行者辈出的辉煌时代,也随之落幕。
巫王朝的盛世虽仅存数十年,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其后,巫王朝的医女妍慈大人扶持新国北燕,创立教枢处,成为第一任院长。教枢处至今仍伫立于北燕,与南方的常青学院并称,为南北学子所向往。北燕亦延续千年,成为人族抵御魔族的重要屏障。
“北燕的教枢处存有许多关于封印的孤本,皆是妍慈大人亲手书写。(我真的好佩服妍慈。)”——这是沐秋在典籍旁留下的批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那位传奇神女的敬仰之情。
阿梢轻轻笑了:什么时候去北燕看看那位妍慈大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