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家伙黑压压的一片,刚才还围着女孩,听见林芷芯在叫嚷,循声看来。
见林芷芯势单力薄,孤零零的一个,鬼怪们全都朝她过来。
被包围时,面对这群怪物虎视眈眈,林芷芯突忆自己曾被欺凌时,记忆里霸凌者的模样。
每张嚣张得意的脸,对她施加的各类下作手段,以玩笑为名的搪塞言辞,掩人耳目,花样百出。
故景重现,往事不堪回首。
片刻的怔忪,林芷芯下定决心:要是实在无法赢,大不了将他们逼到绝境,也好英勇就义!
想着,林芷芯手上一烫,一把燃烧的长刀,她正握在手里。
“杀!”原地旋转,一道闪光划过,前头佯攻的怪物们,在试图接近林芷芯的时候,皆被重创。
紧接着,往最为薄弱的空隙,林芷芯奋力冲杀,不顾一切或劈或砍,遍体鳞伤,终是冲出血路。
离开包围圈,林芷芯退到高台前,紧挨着身后的女孩。
背对奄奄一息的女孩,林芷芯说道:“不止是帮你,我有自己的目的!我们各自努力吧。”
再怎么样她也是人,也不想被谁欺负,或是拿捏玩弄于股掌!
对峙间,眼前这些人满目惊恐,浑身都在惧怕,左右推诿,迟迟不敢上前。
即使,林芷芯没想伤人夺命,持刀御敌时是用的刀背。
从来没有一刻,是如同眼前这一幕,让她看得这般赏心悦目。
“还想再打的,尽管往前来!”手持长刀以立,林芷芯蓄势待发,对他们大声喊。
然后,他们被震慑住的窝囊样,落在林芷芯眼里,她竟然没来由觉得悲凉至极。
自己是有多窝囊,以前被欺负的时候,面对这群差不多的家伙们,却从来没想过反抗?
“哈哈哈……”林芷芯不由得笑出声,笑得愈加苍凉,不知道何时,夹杂着怪异的哭腔。
即使,她不得不拄着长刀,早就笑到直不起腰。
不止是嘲讽这些怂货,不过纸老虎还兴风作浪,也因自己当年的忍让,就为他们猖狂,实在不值!
就在怪物们预感不妙,纷纷落荒而逃的时候,林芷芯还不在意。
远处滚滚巨流,惊涛拍岸,席卷而来的前一刻,她还在大笑着,泪流不止。
最后,林芷芯没有被大水卷走,在她醒来时,惊魂未定之余,身后是熟悉的床榻。
手环传来声音,是光:“这回算你幸运,有条海豚驼着你,一直送到鬼屋出口,将你丢出来啦!”
是她!呼,得救了……
就在这时候,屋顶有传来动静,来者是老宋师傅的海东青,带着对其画技的评判。
林芷芯马上想到:又得出血!
老宋师傅学过丹青,包括西洋画,而且造诣不凡。
不久前她才知道,这位老人家不仅武功了得,绘画方面也是很有一手。
虽然,他与淽屿都是嘴欠得很,唯独害怕若冰下厨。
宋师傅传授我丹青画技,是由林芷芯先画好,再传到他手上来评,传信者就是那只海东青。
这是唯一妥当的教法。
最近,连通庵堂的密道暂封,宋师傅又不便次次夜访庵堂,况且林芷芯出行受限。
再说,宋师傅可不是白教,海东青的口粮钱,也就是五花肉,林芷芯必须用银钱来抵。
约莫半个月,海东青即过来一回,林芷芯画好的三张画,将它们与口粮钱放一起,就系它身上。
于是,海东青飞回去,宋师傅看到画作,即可对此评价。
这三幅画,分别是三种情境。
一株梅树从石缝中长出,开着大朵大朵红梅花。
在大雪纷飞的严冬,迎着寒风暴雪,树上的每一朵花儿,都是傲然绽放,妍丽璀璨的红颜。
这画名为寒梅傲雪,对应不成文一,挽联为:
佛经神造本无法,
信徒心中常有诗。
其上留白题词:
石缝梅树,生于忧患,凌寒傲雪,朵朵红颜,寒冬绽春。
另一幅画场景,是精卫填海。
在暴风雨的天气,狂风大作,海浪肆虐,精卫鸟口衔碎石,迎风冒雨飞翔,驰骋于汹涌的海面。
眼睛醒目有神,清明坚定。
于此相应,题词为:
精卫填海,力挽狂澜,惊涛骇浪,暴雨疾风,心志犹清。
这副画,对应的挽联:
海图出世贵无名,
终用空门书禅心。
与不成文三相合的挽联,则是藏于神农尝百草的画中。
写作:
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新相知。
此画所绘情境为:
垂垂老矣的神农,身后陈旧的背囊,还装着些许药草,远眺庆贺丰年的村庄。
那里草长莺飞,众人围着篝火起舞,脸上皆洋溢着欢笑。
神农费力地嘴角上扬,眼睛已失去神采,疲态尽显,此刻眼里水光闪现。
在留白处,她题词是如下:
尝草神农,杏林之始,五谷丰登,无灾无病,其愿远乎?
一年半的时间,时光如梭,到上交课业的那天,确实是中秋。
叶老太爷收下后,并没有见她,而是托宋虎师傅传话。
说是:“愿芷洲临终之年,挽联上无一叛国之辞。”
托宋虎师傅所言,林芷芯知道概况,即三位老人收下后,对此各是作何反应。
当时的情景如下:
唐大夫很是不解:“这招真是险棋,为何一定是东瀛?岂不知芷洲母亲为抗倭后人,深恶倭人!”
“老夫自然知晓,但是出乎意料,这事陆氏是同意的。”对此,叶老太爷亦有疑问。
唐大夫与魏源闻言,两人皆是惊讶,不约而同看向叶老太爷。
魏源捋着胡须,想过一阵后,面色凝重:“恐怕没那么简单,芷洲这一去,必死无疑。”
这时,看到唐大夫面露惊骇,叶老太爷接话:“芷洲必须换个身份,在东瀛生活。”
说着,叶老太爷暗思:如果不意外,改名换姓后,芷洲的姓氏一定是服部。
毕竟服部氏的祖先是三国秦氏,按孙家祖上与秦氏的渊源,没有任何姓氏比之更为合适。
在此,魏源继续说:“以东瀛的姓氏存于此地,芷洲也好更容易行事,就怕太过容易……”
唐大夫听到这番话,也不由担心起来,忙跟着点头附和。
这会,叶老太爷不以为然:“孩子们正直善良,即使各有执念,也不必担心有坏气节!”
对此,唐大夫不假思索:“这是当然,可我还是担心!毕竟他们身负国难,难免疏忽。”
叶老太爷摇头:“百病皆有对症的方子治,有国亡尚存国兴!最好他们临终时,能见国泰民安。”
见到唐大夫忧心,魏源有些懊恼,实在不该提起此事。
于是宽慰道:“唐兄尽管宽心,雪见自有神灵护佑;芷洲亦守进退,知变通,逢凶化吉不难。”
在这时,唐大夫突然想到一事很重要,是关于雪见。
他言道:“雪见襁褓里的锦帕有药香,据甘道夫先生说,此药为东瀛雪寒之地独有。”
叶老太爷与魏源听到这里,两人同时神色一惊。
凝重的两张脸隔空对望,皆读懂彼此目光:真有天意?
听宋师傅讲完,林芷芯迟疑,半晌才说:“若是关于雪见,还有些相关重要事情,我瞒着你们……”
不等她讲完,宋师傅满不在乎挥手:“我猜出来是何事,是雪见与东瀛的渊源吧。”
然后,宋师傅递来东西,是林芷芯写好的心得,上面的关键内容,都有重要批注。
其中有一条,是这样写道:芷洲迷惘时,不妨想想关公,在面对曹阿瞒招降,他是如何做为。
至于救命药,终究是给魏源爷爷服用,这也是甘道夫医生允许,为此魏源爷爷可得以续命。
而唐大夫也提供另一个医治之法,能为此让幕府求药那位的病情延缓些许。
交代完这些,宋师傅身形突闪,即刻消失在她眼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心得里,林芷芯写在扉页上的头一句。
后面有段批注:芷洲信誓旦旦,可会不思其反?
字迹娟秀,不像是男子所写,难道……原来,陆氏也看过它。
今年秋,三位老人至灵隐山,林芷芯和雪见随行。
叶林携妻结伴同行,他与杨氏已成亲,彼时九皇会即将至尾声,叶夫人有一月身孕。
于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清晨出发,经过灵隐寺时,三位老人在山门口驻足片刻,继续朝山上攀登。
在黄昏时分,众人齐聚,在搭建的茅亭里落座,眺望落日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