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绵绵,山雾朦胧。
雨水落在匆匆而过的墨绿竹伞上,狭窄的山间小道处,红裙翻起,撑伞的人抱紧怀中的包袱,往那炊烟升起处小跑而去。
空中有鸟飞过,叫声嘶哑而悲鸣,伞下的人停了脚步,绿伞微抬,露出一张白皙透净的脸,泛着红润的嘴唇勾起,只是那双秋瞳,墨黑异常,没有丝毫笑意。
人人都说这青安山好,山明水秀,物产丰饶。真是好地方,不然,天下第一土匪寨也不会选在这山里安营扎寨,发家致富,最后落到个寨毁人亡的下场。
苏木仰起头,细雨微凉。
突然,一句轻柔带着关切的询问在她耳边响起。
“这位施主,何不撑伞?”
苏木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把油纸伞,伞面泛黄,看上去已有些年头。
她往旁边看去,说话的是个青衣和尚。
见苏木愣愣地看着自己,和尚似是不好意思低头,把伞塞到苏木手中,而后弯腰捡起地上的竹伞,用袖子擦净上面的污泥。一丝一缕,仔仔细细,并不在意泥土将他衣物弄脏,片刻后,伞面再不见半点污浊。
“施主,淋雨不好,受了寒容易生病,要保重身体。”
“等等,你要去哪?”手中是被他换回的伞,苏木看他欲要离开,疑惑问道。
和尚缓缓道一句:“贫僧去往飞云寺。”
飞云寺,苏木知道,是他们经常去偷菜的那个破庙。
“这位师父,能否告知你的名字?”
和尚一副谦谦有礼模样,灰黄的纸伞略微低垂,些许低沉的声音,伴随淅淅雨声传入苏木耳中。
“法号了尘。”
叫了尘啊,苏木点头:“了尘师父,苏木记住了。”
了尘双手合十,对她致意,转身往飞云寺方向走去。
苏木抓紧手中的伞柄,目送和尚渐渐远去,好一会儿,才继续往前走。
“大当家回来了。”炊烟升起的寨子门前,两位身穿蓑衣男子站立于此,等待她归来。
苏木把伞递给左侧的人,又把包袱交给右侧的男子:“这是我在城里买的肉包子,还热乎,去和大家分了吃。”
俩人听到是包子,默默咽下口水。
“谢大当家。”
“快回屋避雨。”苏木拍拍他们的肩,快步小跑进去。
寨子里面很宽敞,空空荡荡,风吹进来都能听到回响。苏木心想,能卖的东西都卖了,今日的包子,也是她当掉最后一只镯子,才能有钱买到。
回到屋里,从床底拿出那双沾满灰尘的长靴,这鞋的鞋底比其他的要厚上一层,苏木伸手进去鞋里,掏出一块鞋垫,仔细一看,却是制成鞋垫样式的布料,她把布料拆开,拿出里面的东西,随后放进竹筒里,合上盖子。
苏木拿起竹筒往屋后走,拐过小道,后院处,整齐垒起堆砌的木材堆旁边,是间简陋厨房,而在山中所见的袅袅炊烟便是由此而来。
灶台前坐着位头发稀疏发白的老人。他一双眼睛亮得异常,如鹰隼般紧盯锅里翻滚的汤,并无脸上沟壑而展示出的苍老。
“明叔 。”
听到苏木声音,老人抬眸看向门处,严肃而绷紧的脸随即露出淡淡笑容。
“大当家回来了。”
“明叔,今晚带大家到临渊谷,等我的消息。”苏木拿起碗,勺了碗汤慢慢喝。这两年,她早已习惯野菜的苦涩,咽下去时都能面不改色。
一碗下肚,苏木颇为潇洒般抹了下嘴,把卷筒交给明叔。
“这个,一定要藏好。您和大家说一声,收拾妥当,不能留下破绽,最晚半时辰后离开。”
“大当家,你还是不愿和我们一起走吗?”明叔握紧手里的东西。
“明叔,我不能走,走了,这寨没了,咱们就没家了。”苏木蹲在地上,往灶台里添了柴火,又抬起头,“我留下来,或许还能争取守住寨子。”
明叔见她笑着,心里难受。
苏木眼下也不过十七岁,却用她瘦弱的肩膀撑起这摇摇欲坠的清风寨。
会来清风寨的人,基本都是没有家可归。苏木是,他是,其他人都是。但苏木不需要为他们做到这步,她已经为这个寨子付出太多。
“大当家,我不愿你独自面对官府的人,我们留下陪你。”明叔还是不同意。
苏木摇头:“明叔,寨主不能离开她的寨子,你们也不能留下,这是命令。您放心,风头一过,我就给你们发信号。”
明叔无声叹气。他知道说服不了苏木,只好应下。
“大当家,你一定要当心。”
苏木往灶洞里扔了块干柴:“我会的,明叔。收拾好东西后,让大家都过来盛些汤带去,这样在谷里也不用饿肚子。”
明叔离开后,苏木抱腿而坐,火苗在她出神的眼眸中不断跳跃。
希望这次也能躲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