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娘见多识广,哪不知男人胡诌乱扯,体贴地安抚了他几句,背过身子却翻了好几个白眼。
有一有二,之后那物什再也支棱不起来,颚鲁也越发暴躁,以前在他身边的那几人怀恨在心,接近他身边的人得知了消息,心一狠,便去楚楼鸿馆找了几个强悍的小倌霸了他。
自立不起来之后,颚鲁总是疑神疑鬼,他们的做法更是让他怀疑先前的事情就是几人串通好了的,他忍不下这口气,任身边人再如何劝阻都打消不了他要将几人弄死的决心。
几人闹得是鸡飞狗跳,咬来咬去一嘴毛。
夜深人静的时候,收到暗卫回信的胤禛隐秘勾了个笑。
他隐约感觉三哥不喜关雪卿,所以自他恢复部分记忆,之前的暗卫回了他身边,在离开之前他就开始规划这事儿,碍于他们要去做的事不能打草惊蛇,所以明面上不能帮关雪卿,但暗地里出口气还是可以的,这样一来,她在洛阳也安全一些。
等再过一个月,这边事了,他就可以接了她一起去京城了。
关雪卿沿着黄河,由洛阳至开封走济南再北上。
天气越来越热,她只能在清晨和傍晚行路,一路上除了两三小毛贼倒是平静得很。
所见所闻与她从历史书上了解到的也完全不一样。
那个百姓鹑衣鷇食的时代,那个贵族列鼎而食的时代,那个欧洲日新月异的时代,好像是她幻想出来似的。
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简直是无稽之谈,在乡村百姓被批准有自己的房屋,只要收拾得干净齐整便不会被强拆,只要天公作美粮食作物除开纳税的还留有余地;在城镇沿街设有摊位被允许即可售卖小食,待满两年,还可申请朝廷修缮得整整齐齐的房屋,而衣物穿着不说绫罗绸缎,棉衣麻布还是有的,再说,做麻利事儿的人穿那么好不是糟践东西嘛。
儿女都是掌心宝,读书习字皆被允许,有出息的朝廷还有补贴,女童溺于尿盆这等事,都是好些年前的老黄历了,至于懒惰偷窃走歧途那等自甘堕落想走捷径的便另当别论了。
从去年洪灾官员反应迅速支援及时到如今看到的城乡村镇百姓温饱后还能留有余粮,这一切都比关雪卿想象中好太多太多了,虽没能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种盛况,但看得出来老百姓们对这样的日子还是挺有盼头。
坐田坎上的老人家细数这些年来好过的日子,黄昏中稻谷低垂,赞美的声音滔滔不绝。
越往沿海地带走她越是高兴,这里连小县城都是繁华,虽然小但五脏俱全,人来人往,步履匆忙,繁华热闹。
关雪卿在沧州的沿岸小镇住了几天,这里的风土人情竟然带着些许威尼斯的模样,住着住着连她都不想离开了。
大街小巷都栽满了槐树,她沉浸在槐花香里不可自拔。
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三个月,关雪卿终于抵达了京城,牵着马跟着人群慢悠悠进了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