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关雪卿答应是答应了,但是她还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她想两人只是先相处一段时间,双方都觉得不错,再谈其他的事情,两个人太年轻了,正是奋斗的年龄,浪费在感情上的时间太可惜,而关雪卿最后会不会答应剩下的就要看陆胤表现了。男人原本就是这样打算的,如今苦尽甘来,自然没有不应的。
而从千里之外边疆寄来的信里,字里行间皆是对她的叮嘱,希望她多用功,不可误了青春,以往的来信从不会有类似的言语,父母对她很放心,她也很自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她都有规划。而且也从没有寄过书籍,那包裹里满满都是书本,关雪卿凝神思考,父亲远瞻,定是察觉到时局变化,想到这里关雪卿很是激动,他们等待的时候还是要到了,父亲被关押审查家里被砸抢的噩梦终究要过去了,他们要团聚了,无数人该回到原本的位置了。
吸了吸鼻子,她眼眶微红,这样的日子父母终于熬过来了,而后山那几位老人家也要等到了。
父亲并没有说这个信息来源,但她信父亲,她要作好准备,迎接那个时候的到来。
关雪卿当然是认为人该读书,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读书,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所以当这个机会摆在她面前时,一定是要紧紧抓住的,不过这个消息真伪还需要时间验证,不便将话说满,好在他们四人无事在家都会看书看报,从来没有忘记学习,她当即把课本拿了部分出来,不露声色道,“最近遇到几本好书,咱们先一人一本,换着看吧。”
几人知道她爱看书,但从来不在外面声张,他们也不是嘴碎的人,不会在外面乱说,要知道现在可以说是‘无书可读’的状态,难得遇见书,难得遇见好书,他们欣然应允。
关雪卿不敢赌人性,只是因为几个月相处下来,几人的性子她都有所了解才敢将书本拿出来。至于他们认真不认真看,看不看得进去,那就不是她该管的范畴了。
而将书本包成红色再提几个大字估计就是父亲的巧思了,搜查的人可能也没想到底下根本不是什么红书也没去翻,只是草草看一眼书封便放行。
那天晚上最后分别时,她也给陆胤说了自己的想法,他当然是支持的,关雪卿让他一起学,到时候可以一起考京大,陆胤答应了只是担心,毕竟他已经耽搁多年,现在开始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不过他没放弃,也不会放弃离她更近的机会。
听他略带犹豫的话,充满不确定,关雪卿轻睨了他一眼,哼道,“对你自己和我都这么不自信呀?”
陆胤站在她面前摇了摇头笑着道,“有小关老师在,学生定不负她期望的。”
关雪卿抿了抿嘴,轻睨了他一眼,“油嘴滑舌,今天就罚你把我给你的书全过一遍。”
陆胤嘿嘿一笑,“没问题,但学生有一个怪疾,需得老师陪着才能看进去,还得麻烦老师了。”
关雪卿损了他一句,“德行!”
偶尔也会遇到两人都不会的知识点,但了解这些问题的人少之又少,看她愁眉苦脸,陆胤暗自做了一个决定。
为了弄清那些看不懂的问题,他求到了后山,遭受地却是横眉冷对,陆胤并不放弃,他知道他们心里苦,也知道他们不敢再错一步。
一直到高考消息传来前夕,陆胤才终于靠着诚意打动了几位老人。
寒冬腊月的巴蜀之地冰封万里雪飘如雾,寒风直往骨子里钻,冷月照在大地,走在路上关雪卿冻得手疼,陆胤看着心疼,顾不得男女大防小心牵起她的手捂在怀里,又拿围巾将她脑袋包住,早在下午她提出晚上还一起学习时,陆胤就不答应,这鬼天气在外面挨一晚上,第二天绝对只能摊床上,但关雪卿固执,陆胤又劝了一遍,得了句“学习是一段自我坚持的过程。”,只好带她又去了老屋,那里还有间破房子,烧一堆篝火尚能抵御几分寒冷。
冬日事少,但还是会安排人开荒,为来年做准备。而关雪卿更刻苦了,连上工休息一会儿,都会见缝插针背诵早起时看的书。冬去春又来,随着父亲一封封信件的到来,关雪卿越发增添信心,更加努力,陆胤瞧在眼里,也紧跟着她的步伐。熬啊熬,经过夏天,陆胤和关雪卿度过了一段段在一片夜来香下借着月光看书的日子,关雪卿盼望的日子终于到了。
一九七七年十月十二日,宣布恢复高考的消息在各大媒体播放,队里广播接连播放了三次,此时关雪卿四人正在田里揉菜籽,听到这个消息刘红燕愣了愣问,“我出现幻觉了?”
陈国栋震惊回她,“不...不是错觉,是真的...是真的在播电台!”
随后像疯了般朝山那边吼了几声,刘红燕也忍不住心中的激昂心情,跟着他一起大吼。
关雪卿站起身来没有动作,看着两个男知青因为激动抱在一起又哭又笑,又看着再次传来声音的地方,她的心终于落了地。
这件事情在十里八乡引起了巨大轰动,谁会料到上山下乡这么多年了,竟然会有这样的好事轮到他们这群知青头上。从开始到现在接近二十多年的时间啊!有的知青已经当上爷爷有了孙子辈的孩子,心中的那份激情早已磨灭在日复一日的劳苦中。有的知青早已结婚生子,扎根在农村。整个公社里,知青都在讨论怎么报名参加高考,大家都晓得考上了就可以回家了。
队里除了他们,就只有陆胤和其他几个家里富裕一直念到初中高中的人打算报名参加考试,得知陆胤也跟着去考试,嘴碎的人都在议论,这陆家幺娃怕不是魔怔了,都好几年没去上学,短短几月时间,这考得上?
陆胤没有理会那些闲言碎语,倒是专门找了个时间和父母开诚布公地谈了一次,陆国富好歹是个支书,晓得习得知识的重要性,家里三个娃,头一个大娃靠自己本事上了工农兵大学,幺女子不爱读书但知道学历的重要,自从陆胤在征求关雪卿的同意后,也单独找了一套书给她拿了过去,但是由于落下知识太多,这次就不和他们一起参考了。所以陆父对他上进很是认可,陆母就比较担心他要是考不上咋办,没法子和小关同志一起去上学,那他该多伤心。
陆胤哭笑不得,只能安慰道,“妈~你就这么不相信你儿子呀?考不上便再考一次呗,总能考上的。”
几多欢喜几多愁,同在知青点的三人知道消息后立马将关雪卿借给他们的那些书视若珍宝,个个都是求知若渴的态度,队里对于知青的干活不积极看书最在行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一直到考试前邮局里都忙得不可开交,几乎天天都有外省邮寄来的书籍,大家都写信到家里,或者是求已经回城的朋友,拜托他们让他们寄一些可以复习的资料。
到考试前一个周,陆胤和关雪卿已经将所有的书本都过了好几遍,接下来只需要巩固了。
时间匆匆而过,考试的那几天队里特地给他们批了几天,算是公假。
他们考试场地在公社的中学,从队里走过去要两个小时。天还没亮,其他人早就坐着队里安排的牛车出发了,陆胤骑着自行车在大路口等她,关雪卿兴冲冲跑过来,“咱们走吧!”
陆胤递给她两个包子和一壶豆浆,“我吃过了,你慢慢吃,别急。”
关雪卿点点头没有犹豫自然接过,坐上自行车后座,一边吃一边问他,“是婶子做的?”
陆胤蹬着自行车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平稳驶过,“对,好吃吗?”
关雪卿想到次次给她送美食的婶子,心里甜滋滋的,咽下最后一口包子,又咕咚咕咚喝了口豆浆,大力夸赞道,“豆沙馅特别好吃!”
听到她似乎带着蜜的话,陆胤微微一笑载着她驶向光明的未来。
到了考场,陆胤和关雪卿不在一起,检查了一遍两人的用具,看着她走了进去,他也坚定走向自己的考室。
许多人拿着考卷的那一刻心里都在哭泣,他们为了建设国家下乡最后就是这样的结果,他们“废了”,那些名词字符数字都认识他们,但他们对此都是陌生,长满老茧的手拿起笔都会颤抖,谁写得出来二元一次方程,谁知道安史之乱,谁了解英语名词解释,考场里许多人都在傻愣愣地望着黑板上方的画像发呆,一个考场三十人最后交上答卷的不足十人,其余多是白卷。
在关雪卿考完试没多久,她就收到父母的好消息,他们已经被安排回原岗位,他们会在京市等她。这个消息把关雪卿高兴坏了,连忙让陆胤告诉后山那几位老人,对此他们也是充满期待。
所有人等啊等,一直到次年二月下旬,算起来关雪卿来这里已经是两年多一点了。
那天午间正挖完沟渠,疲惫不堪的关雪卿接过陆胤递过来的水壶,戴着草帽一步一步往知青点走。
广播里面突然就播放起了喜庆的音乐,接连播放着被录取考生的名单。
关雪卿考上京大的消息首先传来,震惊了全公社,京大!全国最高学府之一,这成绩在古代也算是状元了。后面又有几个知青的好消息陆续传来,他们大队四个知青中考上了两个,唯有刘红燕和另一个男知青差了一点点,另个男知青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打算来年再战,刘红燕却差点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