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巴巴

繁体版 简体版
剧情巴巴 > 你是不是对我有点偏瘫 > 第37章 如烟出嫁

第37章 如烟出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七月初九,伏暑正浓。

太傅府中却格外忙碌,连平日清冷的内院也添了数盏红灯笼。虽未张扬,门前却已有数道消息悄然传开。

——应家庶女,应如烟,将于七月中旬,嫁入东宫,为侧妃。

消息传得并不高调,甚至比不上旁支子弟纳妾那般热闹。可在知情人眼中,这桩亲事,比金榜题名还来得意味深长。

谢皇后薨逝不过月余,东宫尚挂素,按理不该谈及喜事。

可内廷近日忽传口谕,称太子妃苏箴言身染微疾,需静养休摄,后宫侍女难以照料,太子不忍其辛劳,特以“恩赏礼制”为名,请旨纳应如烟为东宫侧妃,暂掌起居之责。

此事说是“代理”,实则名为“赐婚”。圣上虽未亲发圣旨,却默许传信,御前内监亲自送来衣冠礼册,仪制从简,却名分俱足。

宫中私议纷纷,皆道是太子妃素来识大体,早年丧妹,视应如烟如妹,将其引入东宫,不过是“内助”之举,安抚应家,巩固旧派。

表面看,是两家联姻,一场“无可挑剔”的礼数安排;实则,是太子一脉在皇后过世后急于重建外援、扶稳根基的权宜之计。

*

应如是听到消息时,正坐在书房里为沈行之写夏日调养的药膳方。

小春子隔着帘子低声通禀:“郡主,太夫人请您过去一趟,说是家中有喜。”

她未动,只将笔搁在砚边,语气平静:“知道了。”

“有喜”这两个字,在太傅府内多半只有一种指向。果然,不出所料。

应如是未作多问,只换了件素净浅青衣裙,起身前往老太太院中。

甫一进门,便见屋中众人笑语盈盈,应如烟坐在下首,一身新裁的云纹褙子,未施粉黛,却掩不住眉眼间的春风得意。

老太太见她进来,笑意更盛,连连点头:“如是来了,快来听个喜。你姐姐有福气,太子妃亲自点名,许她为侧妃。”

应如是步至席前,略一行礼:“贺喜祖母,贺喜姐姐。”

应如烟起身回礼,笑得温婉:“妹妹言重了。这本是祖母积德,父亲庇佑,我不过是托了应家的福。”

她言语谦和,眉眼却带着掩不住的得意。她瞥了应如是一眼,低声续道:“也亏了妹妹当日婉拒,否则这场富贵,怕是落不到我头上。”

厅中气氛顿时微滞。

老太太却并未制止,反而满意地笑道:“你们姐妹各有所归。如烟这孩子,稳重识礼,愿意为家分忧,不负我一番教养。”

“正妃也罢,侧妃也罢,入了东宫,就是登了高枝。日后太子登基,旁人再说她庶出,又能如何?”

应如是低声应着,脸上未见异色。她望向应如烟的眼神沉静而淡然,仿佛那被应如烟试图捧在掌中的东西,于她而言毫无重量。

应如烟却从她这份淡漠里生出一种无名的焦灼。

——她得了东宫之门,却得不到她的惊诧,也得不到她的嫉妒。

她恍惚间意识到,自己这场胜仗,赢得极不痛快。

*

应如烟坐回席上,轻轻抿了口清茶。

她原本以为,此番能嫁入东宫,便能彻底扳回一局——从小到大,她与应如是一同长大,却永远活在她的背影之后。她是嫡,她是皇后至亲,她天生受宠、生来耀眼。

可现在她得到了应如是不要的东西,东宫侧妃之位,太子妃亲口应下,礼数齐备,甚至太子本人也在谢皇后七七前后亲自遣使,以“知礼重情”的名义替她过门。

这一切,是“荣宠”,是“抬举”,是旁人梦寐以求的台阶。

——可为何应如是看她的眼神,却像在看一场微不足道的交易?

她分明不是轻视。她太清醒,太克制了。那眼神甚至没有轻慢,只有旁观,像是在看一个注定要走入风口浪尖的人,尚不自知地欢喜。

*

老太太一边吩咐丫头们加炭凉茶,一边高声喜道:“这回应家总算也有个在宫中的人了!”

“如是你虽贵为郡主,可到底未出阁。如今如烟进了宫,成了太子侧妃,将来若立后,也算我们应家的福气。”

她话音落定,意味十足地看了应商一眼。

应商自始至终未作声,只手指轻敲扶手,似是心神不在。

老太太觉察到他神色,语气微沉:“你可别又像上回那样,挑东挑西——这门亲事是太子妃亲口应下,皇上也点了头,宫里已发了口信,七月十八日迎娶。”

“如烟是庶出又如何?太子身边能有这样一个得体懂事的人,将来必有用得着的地方。”

应商终于抬眼,语气沉着如旧:“母亲既已应允,孩儿自然不拦。但如烟入宫之后,若有风波,您可莫怪孩儿未曾劝阻。”

老太太哼了一声:“后宅之争,自古有之。我教出来的孙女,岂是会吃亏的?”

应如烟笑道:“父亲放心,女儿谨记家训,不敢失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