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卿看向他。
“这不仅仅是为了他们个人,更是为国家选栋梁之材,学识渊博的优秀学子,为国效力,这还需要什么正经理由吗?”
一直没有说话的乔御史开口了。
“这天下不止是这朝堂上区区鼎足三立一方的,也是大家的天下,为国分忧也是大家的责任。”
高事逵不可置信他的一番话指着他。
“御史大夫你……”
太仆卿忙见缝插针。
“御史大夫不过是说了一句实话罢了,太尉何需如此咄咄逼人。”
曹也看讨论的也差不多了,这才把目光看向自己。
“陛下,臣等觉得此事可行,不如先小试一下开次恩科,试试学子们的底,而后再决定要不要正式开始正科。”
高事逵再次拱手。
“陛下不可啊!恩科一开头,不就是向世人诏告科考即将拉开帷幕,那之后还如何收场!”
我没有说话,而是看着泰王。
“宗正卿,你说呢!”
宗正卿代表的是皇族,我自然也得听听他的意见。
他见自己被点到表情有些迟疑。
我再次启唇看向众人。
“今日将大家诏集于此,就是为了商讨是否重开科举一事,大家尽可畅所欲言,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听此他立刻面露惋惜。
“陛下,国之根本乃粮食,缺之不可,可这仕途却是道路长且阻,也并非非走不可啊!””
卫尉卿这时也来了一句。
“宗正卿怕是忘了下一句,行则将至,又安知他们没有将来,达到目的地那一天呢!”
读书科考也不一定就是耽误国祚,相反读书能使人更明事理,且目光长远,亦或是未雨绸缪。
这天下能者比比皆是,或许从底层上位者更能体察民情,在农业上做出一片贡献。
无论从那个方向考虑,科考对国家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太常卿却出言讽刺。
“臣倒是忘了卫尉卿是书香门第出身,张嘴就是满口长篇大论。
我看陛下就是被你们这些读书,读成书呆子的人所蛊惑。”
少府卿见两人剑拔弩张就要吵架的模样,出来插嘴道。
“读书人怎么了,在坐的又有那位大人不识字,就是因为读过书,大家才能站在这里侃侃而谈,不是吗!”
大鸿胪还是一脸不赞同。
“臣不反对读书,可这开科走仕途却是没有必要啊。”
看着底下各持己见闹做一团,只得沉了沉双眸开口。
“既然各位卿皆有己见,那便先退朝,下次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