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警大队出来的陈澄失魂落魄地走在马路上。
幸运的是,车主担下了全责,自己不用赔一毛钱。
不幸的是,自己还将继续面对生活的烂摊子。
仔细回忆,陈澄觉得,自己人生中最幸运的一天应该就是高考查分那天。
当时她正啃着干脆面,漫不经心地输入准考证号。
然后——
手猛地一紧,干脆面被捏得粉碎。
屏幕上跳出的分数,比最后一次模考成绩高了整整一百分。
她揉了三次眼睛,掐了两下大腿,甚至把自己的准考证号重输了一遍。
没错,确实是高出了一百分。
就这样,她从北方小城空降到了国际大都市东澜市,入学985名校——培基大学,专业还是热得发烫的建筑系。
入学第一天,导员意气风发:
“同学们,你们算是赶上好时候了!当前建筑行业如日中天,大家都是未来的栋梁之材!”
第二年,导员语气谨慎:
“房住不炒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大家别慌。”
第三年,导员开始安慰:
“趋势稳中向好,咱们国家这么多人,总得有地方住不是?房子可是刚需。”
第四年,导员消失了。
确切地说,是遭遇连续降薪后,怒而下海,卖起了零食。
据说现在门店生意红火,经常能在朋友圈看到他晒销售额。
她抬起头,看着不远处的广告横幅——“专业设计师,为您打造梦想住宅”,陷入了沉思。
“美女!看房不?”一个小哥箭一般蹿到她面前,“闸南新村,学区房,特价两万五一平!”
她愣了一下。
闸南新村?
那不是“老破小”吗?
记得大一的时候她还跟舍友吐槽过:六万一平,谁会买这种房子?
而现在……
“买不起。”她勉强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微笑。
说起来,今天本应是她入职某建筑公司的第一天。
满怀期待地去报道,结果:
一楼保安不见了。
二楼前台不见了。
三楼老板不见了。
连她的档案也不见了。
“姑娘,真不考虑看看房子?首付只要……”售楼小哥还在身后孜孜不倦。
陈澄加快脚步,逃也似的跑开。
此时此刻,自己应该是整个宇宙里最惨的人。
或许,她该去问问导员零食店还招不招人。
*
陈澄叹着气,瘫坐在麦当劳的软皮沙发上。
六月骄阳似火,空调呼呼地往下冒着白烟。
视线范围里,坐着几个同样失意的中年人,个个穿衬衫打领带,貌似是失业后找不到地方去,假装出门上班后坐在这里唉声叹气。
本该是悲伤的毕业季,现在更悲伤了。
她低头看了眼手机银行,余额赫然显示:4000.20。
不多不少,刚好够在这座城市体面地饿死。
父亲的话还在耳边回响:
“别以为去了大城市就能留下,读完书还是老老实实回来继承家业。”
继承家业?
就是回去和二舅妈打一辈子麻将的意思。
她呆呆地望向窗外。
阳光刺眼,梧桐繁茂,车流滚滚。
这座城市繁华依旧,只是好像从来都不缺她这一个人。
红灯亮起,几个外卖小哥整齐划一地停在路口。
他们头戴小黄帽,载着保温箱,手拧着油门,随时准备冲锋。
她顿时眼前一亮:“要不……我也去送外卖?勤快点一个月万把块钱应该还是有的……”
可是,脑海里似乎能预见父亲那张眉头紧锁的脸:
“我省吃俭用送你上大学,就是为了让你去送外卖的?”
她又忍不住叹了口气。
再过几周,自己就要从宿舍滚蛋了。
与其灰头土脸地回老家,不如先找个地方住下再说。
*
中介小哥带她去的第一站:市中心某白领公寓。
电梯门一开,陈澄就想跑。
走廊昏暗得像恐怖片场景,空气里飘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一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白领”:
叼着烟头的金发女郎,
穿着大裤衩的程序员,
还有一个光着膀子的壮汉,摸着下巴,色眯眯地上下打量着她。
她瞪了回去:“看你妈呢看?”
中介小哥摸黑开了房门。
啪嗒一声,日光灯管闪了三下,总算亮了。
六平米的”豪宅”映入眼帘:
一张木板床,
一张惨遭蛀虫毒手的桌子,
一个蹲坑,
外加一个摇摇欲坠的洗脸池。
陈澄觉得自己快窒息了:“连个窗户都没有?”
“有窗户的得2100一个月。”
“那这个呢?”
中介小哥笑道:“这个便宜,只要1500。”
*
中介小哥带她去的第二个地方在稍偏僻一点的闹市区。
这里唯一的好处是买菜方便,坏处也在这里。
因为这栋居民楼就在菜市场里面。
地上满是杀鸡宰羊的血污和扑鼻的腥臭。
她捂着鼻子跟着小哥上楼。
上空电线乱飞。
楼道里堆满杂物。
上了二楼,走廊顶上挂满衣服,内衣内裤迎风飘,有的还在滴水。
小哥捂着头,边走边说:“别看这里脏乱,但人气很足。”
陈澄看着二楼水泥扶手里裸露出来的钢筋,心里发毛:“这楼……不会塌吧?”
小哥笑着说:“这里马上就要进行老旧小区改造了,你大可以放心住下。”
*
小哥带她去的第三个地方在南浦,是个新建的安置小区。
这里倒是像模像样,水电齐全,租金也合适。
没事的时候,还可以在楼下的绿化带里种个菜。
只是,再跨一脚便是苏城,河对面就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万一以后在滴水湖工作,光是通勤就得四个小时起步。
那还不如在地铁上安家得了。
她无力地说:“这个……先帮我留着吧。”
小哥立马掏出合同:“押一付三,现在签约还能享受……”
“等等!”她连忙制止,“我是说等我找到工作再说。”
“那你得抓紧啊!”小哥热情道,“这房子抢手得很。”
*
食墨斋坐落在思泉街与上海路的转角处,是一家不起眼的小餐厅。
藏青色的招牌在暮色中显得有些陈旧。
从这里到她就读的培基大学,坐地铁大概是三站。
餐馆里,陈澄为港岛来的大学闺蜜江昕怡送别。
这个娇小的女孩儿,一年前以交换生身份闯进她的生活,从此就在宿舍里跟她抢零食、看剧、吐槽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