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宗英叹气:“我看人一向准,果然你就是个不肯退缩的倔强性子。”
丽达拱手一笑:“俞姑娘过誉。”
俞宗英很想把这人的脑袋撬开看里面到底装了些什么,但她毕竟是俞家二小姐,要稳重,很快就忍下了这股冲动。
“既然你一意孤行,我想我这有张搜寻来的纸条可以帮一点忙。”
说着,俞宗英就起身从行囊里找出张纸条,放到桌子上。
说是纸条,其实更像半张废纸,被揉得皱皱巴巴。
上面写了几行字,字迹潦草夸张,书写者的精神状态似乎不是很好。
一、勿奇之
二、勿探听
三、不要惊动黑夜中的眼睛
四、不要自寻死路
第四条写得尤为夸张,又被书写者重重划去。而丽达翻过去发现,这半张废纸背面写满了不要自寻死路。
丽达攥着这张纸,揉了揉眉心:“从哪里搜到的……”
像是失心疯的人写的,吵到她眼睛了。
俞宗英听懂了丽达的未尽之语,解释道:“家父曾经请人调查过姐姐的行踪,有一位有些本事,查来查去最后查到了镇上。他在镇上借宿时,从床铺下的一块石砖里发现了这张藏着的纸条,当晚就梦到了鬼域,或者不是梦到,是碰到。于是火速逃离再不敢查。”
鬼域吗?
丽达摸了摸桌上摆着的茶杯,问:“你有没有一种感觉,这镇上似乎死了不少人。”
俞宗英点头:“命案频发,又常有人失踪,的确是死过不少人。”
丽达缓慢地摇头:“不,不止。”
脑海中暗室里密密麻麻的尸体爬着长阶的景象愈发清晰,话到了嘴边却没说出来,转而变成了:“俞姑娘还是明早就收拾包袱离开镇子吧,这里的确不是久留之地。”
“可要是你找到了姐姐呢?她和我长相相近,耳垂上有一颗小痣,爱穿青色衣服,爱抚琴,最怕冷,最怕虫子。”
俞宗英说着说着又翻起包裹来:“我带了她最爱喝的一包茶来,还带了这袋驱虫的香囊……”
丽达一并接过:“等寻到令姐,我会将这些东西都转交的。俞家茶商也算有名,到时我定将令姐好生送到府上。”
丽达脸上挂着无可挑剔的微笑,心里却知道这绝不可能。
就算她找到了俞大小姐,就算俞大小姐还活着,就算她侥幸带俞大小姐逃出了敬佛镇,她也不能把人送到俞府。
这个故事给她的活动范围,只有敬佛镇而已。
“俞姑娘不走的话,我实在无法专心查案。”
俞宗英也知道,自己白天在柳府外打转过,实在称不上安全。
明明是不顾一切来的敬佛镇,临了却退缩了,忍不住想起家中父母一夜全白的头发,和这些年止不住的叹息。
如果连她也死了,俞府将后继无人。
想到这,俞宗英终于点头。
丽达稍稍放心,起身欲走。
俞宗英抿唇:“等一下,你说镇上死了不少人,我突然想起我进镇之前曾去过镇外的那座坟山,起初是想着,说不定姓柳的丧尽天良把姐姐偷偷害了葬在那。我去那之后没有发现什么,但有好些坟墓没人打理长满了草,我路过后我娘求来的平安符变得焦黑。也许这镇上的确死了不少人,也许那坟山上有好些枉死之徒,怨气很重。”
丽达颔首:“不错的消息。俞姑娘记得不要把这些同任何人讲,明早就启程离开。”
说完就提着茶包香囊出了门,顺手把门带上了。
隔着薄薄的门扉,丽达依稀听到了俞宗英低声唱着什么:“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①
走远后声音渐弱,不复民歌的轻快,反而显得有些哀怨。
用过晚饭后,丽达才来得及把那半张废纸翻出来再看一遍。
这才发现纸张背面有一行被淹没在“不要自寻死路”中的字。
丽达半蒙半猜,认出写的是:“夜半休要出门,出门不可见灯。”
这句话很怪,怪就怪在,如果大半夜需要出门,不提灯怎么行动呢?要知道古代人大半都有夜盲症,不见光和瞎了没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