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巴巴

繁体版 简体版
剧情巴巴 > 簪缨 > 第16章 郊野冻草(四)

第16章 郊野冻草(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春耕未启,诸农得闲,又兼连日风清气朗,山路干硬易行,翌日一早,县衙门口便聚集了远近乡里赶来的看客,其中尤以杨家坪和县城居民为主。

巳时一到,役吏开门列阵,诸客入内,主官落座,开堂过审。

五日复审乃刑部定规,意为核对涉案之人前后两次所供之词是否矛盾,从而辅助判断供词真假。

主审官依次讯问完杨固、周缨和赵铁匠,又问完杨成夫妇及杨家坪十数证人,着人录完供词,便如上次一般吩咐退堂,托词要差人到现场再次取证后再审。

众人兴致缺缺,怨声四起,周缨忽然扬声唤住主审官:“知县留步,我有事要奏。”

此案影响非同小可,围观人数甚众,知县清楚不好轻易敷衍,只得返身坐下,语气不善地问:“案犯还有何事漏报?”

周缨自怀中取出一叠整整齐齐的纸,双手平举过眉间:“我要告状,此为诉状。”

“你自身嫌疑尚未洗脱,若要告状,等宣判后再告不迟。”

周缨将纸举高:“我所告之事,与此案实为同一案,请知县一阅。”

底下上百双眼睛看着,知县只得让人呈上,待草草阅过一遍后,微眯双目,眸中露出锐利的凶光:“此状为何人所写?”

周缨未作答。

见知县反应怪异,随侍的刑名师爷忙将诉状取过一观,登时面色凝重。

知县心下亦浮起几分不安,面上却只冷哼一声:“凡涉命案者皆为重犯,不得任何人探视,你一个目不识丁的乡野村妇,这诉状从何而来?”说罢提手掣令签,“按律,先杖十以作惩戒,再行讯问。”

知县年过不惑,多年搜刮的油水早已侵脑入脏,脑满肠肥,一脸横肉,颇显凶相。

周缨与其对视,丝毫没有被他经年积压的官威震住,冷静发问:“敢问知县,《永昌律疏》第三百二十条为何?”

知县不想竟被一大字不识的卑贱农女问住,见堂下众人皆目不转睛地盯着自个儿,面子上挂不住,斥道:“与此何干?重犯不得探视乃《永昌律》白纸黑字所规定,即便拿出注疏来,你也犯禁了。”说着见书吏在旁使眼色,忙住了声。

“《永昌律》刑名篇虽然的确有知县老爷所说的这条规定,但《永昌律疏》第三百二十条将此条注解为,各级法司在审理重案时,不得允准探望重犯,但讼师了解案件不在其列,以保公正。

“因《永昌律》行文精简,各级法司水平又参差不齐,为防断案者在裁断时运用不当,当今右相、前任刑部尚书徐涣曾于七年前主持注释律文,形成《永昌律疏》,由今上颁布,通行全国,各府州县莫不遵从。”

堂下轻微议论声起,林氏顾不得官府威严,侧头直愣愣地看着周缨,嘴巴微张,似是欣喜,又似不敢置信。

“纵然《律疏》规定可以允准犯人与讼师会面,但亦需先行报至官府,获准再见。”知县不忿地驳斥,见书吏冲他摆手,犹豫片刻,挥手撤退堂下执杖的皂班,“也罢,先听听你所诉为何,稍后再论。”

周缨长吸一口气,用全场皆可听得一清二楚的声量道:“我今日有三诉,一诉——”她转头看向脑袋缠满布条畏缩成一团的杨固,眼神平静而肃杀,“一诉杨家村村民杨泰,也就是我已然亡故的生父,略卖我母,也即本案中的死者杜氏。”

堂下众人哗然,杨家坪众人更是瞬间炸开了锅,七嘴八舌叽喳个不停。

知县着人维持好堂中秩序,令她继续往下将细节说来。

“我母亲本名周宛,为宁州棠县人士,十六年前,即永昌八年,被人牙子略卖南下至平山县,杨泰将人买下,顶替亡妻杜氏之名,隐匿于家中,至永昌十九年,杨泰身死。《永昌律》规定,略卖良人买卖同罪,即便杨泰尚还存世,仍当处以斩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