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巴巴

繁体版 简体版
剧情巴巴 > 遮山探幽录 > 第66章 奸官坠崖篇(二十八)

第66章 奸官坠崖篇(二十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奚琴死了。

许是在龙首关的地牢里被严刑拷打伤的太重,也许是身上中了毒,就在宋锦城将奚琴带回去的当晚,奚琴便没熬住。

在临死之前,因不能言,奚琴曾与宋锦城执意比划什么。

宋锦城不知她的意思,便找了纸笔给她,可奈何奚琴不识字,只颤抖着手在纸上留下了几笔不甚清晰的线条。

宋锦城将奚琴寻了处清幽地埋了后,便去了奚琴在伶人阁的住处。

自打婉娘没了,那些投靠龙首关的权贵之人许是有些忌讳,近些日子也不怎么来伶人阁了,所以伶人阁显见的比从前没落了。

听说孙潜之所以能确认奚琴是凶手,皆因他在秦穆和的住处发现了一颗珠子,而那颗珠子正是从奚琴房里的一只珠串上遗落的。

又恰巧那日奚琴正好去了秦穆和的房里,理所当然便被孙潜当做了杀害秦穆和的凶手。

宋锦城望着自己从孙潜那里讨要来的珠串与珠子,细细打量。

“这珠串看着有些年头了,”宋锦城摩挲着珠串,指尖上能感受到粗粝的划痕。

“有些眼熟,”从来不主动开口的边肃皱眉看着珠串忽道。

“边大哥见过?”

宋锦城很意外,双眼里升起了些许的希冀。

自少时从军,风沙雪地里,边肃极少接触女子,但这珠串竟让他觉得似在哪里瞧过。

边肃从宋锦城手中拿过珠串,端详珠子上的图案,“我记得北地的偏僻部落会将图腾镌刻在衣饰上,寓意来年丰盛好运,我瞧这珠子上的纹路形似蝙蝠,应是蝙蝠之纹。”

宋锦城心中一动,“那边大哥可还记得是何时见过此纹?”

边肃握着珠串的手不由紧了紧,沉默了片刻才道:“我十三岁那年,初初带队在边境巡逻,却遇北荣人屠村,当我们赶到时,整个村子已陷入火海之中,我只来得及救下一个小姑娘。”

“小姑娘?”

宋锦城逐渐有了个模糊的猜测。

“是,我记得那个小姑娘额上佩戴的便是这种珠串,”边肃为何会对此事记忆深刻,只因他当时救下那个小姑娘时,正遇北荣的领头人要欺负小姑娘。

小姑娘遭遇家破人亡之痛,又从火海逃生,胆战心惊之下那双怯懦又悲伤的眼让他很难忘记。

“后来呢?小姑娘去了哪里?”

宋锦城问,她相信边肃既然救下了人,自不会让这小姑娘自生自灭。

“那村子距雍安郡最近,我便让人将她送到了雍安郡的一处善堂,”边肃想了想道:“雍安郡因为有铁矿,百姓生活虽不算富庶但也不愁生计,雍安郡的善堂还会教孩子们识字打算盘刺绣。”

在边肃看来,失了族亲与父母庇佑的小姑娘没有比去善堂学点谋生的本领最是要紧的了。

“那你还记得那小姑娘叫什么名字吗?”

宋锦城又问。

边肃摇了摇头,“忘记问了。”

他那时只顾着去追杀北荣人,后来也是让人将小姑娘送去的雍安郡,至于小姑娘叫什么,他确实没太在意。

“奚琴说她是坼庆城人,”宋锦城沉吟着,“她口音软糯,确实不像北地之人,且她对秦穆和的恨意不是假的,所以她不太可能是你救的那个小姑娘。”

宋锦城望着边肃逐渐凝重的神色,接着又道:“若这图腾与珠串只属于那一个部落,且当时那部落里若只有这一个小姑娘存活,那么只有一个可能.......”

“你是说珠串是那小姑娘故意放在奚琴房里的?”

边肃明白了宋锦城的意思。

“非也,也有可能是奚琴捡到的。”

宋锦城摇摇头,转而又从怀中取出奚琴临去前留下的那张纸。

纸上潦草不均的画着几根线条,粗看似一只葫芦,细看又觉得葫芦肚子里又多了几个不该有的墨点。

但纵观奚琴房中,无论如何检查,都无法与纸条上的这些线条联系在一起。

“有没有可能是乐器,”边肃望着奚琴惯常用的琴忽而又开口。

宋锦城也望向靠墙竖着的古琴,寻思了再寻思,将脑海中见过的乐器悉数对了一遍,随后不甚确定道:“似有些像......”

“琵琶......”

边肃突然道。

“对,是琵琶。”

宋锦城再看向手中的纸,再想一想琵琶的模样,越发肯定。

“皇室人喜听琴乐,因而临都人擅琴,但北地有些部落却极擅歌舞,尤其是琵琶。”

边肃常居北地,对于北地人的习性了解甚至要多于临都城。

“奚琴留这张纸条是想告诉我什么?”

宋锦城琢磨着奚琴的意思,“奚琴一定知道是谁给她下的毒,而这个给她下毒的人一定也是杀了秦穆和与胡大的人。”

有一点毋庸置疑,杀害秦穆和与胡大的肯定是同一人,这是宋锦城与萧问几人之前便已达成的共识。

而杀害婉娘的,宋锦城之前怀疑奚琴,但她后来细细观过奚琴的双手,柔弱无力,这样的手很难在一瞬间便制服婉娘又用力刺杀了婉娘。

所以,宋锦城推测杀害婉娘的也极有可能是与杀害秦穆和胡大的为同一人。

也就是说,秦穆和,胡大,婉娘,以及奚琴之死,至此凶手只有一个。

“琵琶,是代表她擅琵琶,还是其他呢?”

宋锦城怀着这个疑问,去寻了伶人阁的管事,从管事口中得知伶人阁并没有擅长琵琶的姑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