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欢学到制作方法大体分两个部分。
第一步是用秸秆和泥土制作泥石砖。
第二步则是用砖和泥土来砌建火炕。
于欢已经提前把泥石砖做好,放在院子晾了三天。
今天可以直接开始盘炕。
队员们都是做惯了活计的,好多人原本就是建筑队的一员,火炕的搭建对他们来说实际不算太难。只是大伙儿对这东西还不了解。
于欢跟他们讲清楚火炕的做法,标出需要搭建的位置及火道走向。
大伙儿便各自分好工,很快忙活起来。
当天,一个造型规整、占据了屋子北边一整面墙的长形火炕便顺利搭建起来。
刚搭好的火炕泥土未干,有一股潮湿的味道。
于欢嗅觉敏感,在屋里呆不住,连续几天都睡在了灶房里,就连教课也都挪到这边。
于欢将卧室大敞门窗晾了三天,又在炕洞里填上柴火熏了两天,确定火炕彻底干透,这才搬回去。
这段时间里,队员们对他们亲手搭起来的火炕表现出了极大兴趣。
队员们每天上课之前,都要去于欢屋里亲手摸一摸、看一看。
待于欢开始在炕洞生火,火炕的温度缓缓上升,大伙儿去看的就更勤了。
说到炕洞,于欢找到的那本杂志上提过,火炕边可以搭一个小炉子。
在烧炕的同时,这个炉子就能用来烧水或者简单煮些东西。
但于欢不习惯在房间内做吃的,她总觉得会有味道,便没有搭炉子。
倒是队员们听她提过之后,自家盘炕时,不少人都在屋子里安了炉子。
在于欢之后,队员们家中陆续搭起了火炕。
出于对自家队长的盲目信任,队员们压根没等于欢这边的效果。
大伙儿帮她盘完炕,当天晚上就开始在家里制作泥石砖。
于欢给队里放了假,除了每天早上的识字课雷打不动,大家暂时都不去狩猎,白天的时间就留给他们回家盘炕。
于欢自己第二天就去了红姑家。
她一开始做泥石砖的时候,把红姑娘家的一并做了出来,此时便不用再等泥石砖晾干。
队员们也全都去帮忙了。
有了一次经验,再做第二次,他们的速度快了不少。
红姑家有两个房间需要盘炕,大伙儿直接分开两波,只用一天,也全都做完了。
那之后,队员们也没有全部分开。
他们自己商量了下,分成了三个“盘炕小队”,挨个去各家盘炕。
大家一起做,速度也很快。
于欢作为半吊子的“技术指导”,在各家之间来回跑,主要负责设计和指导工作。
几次之后,甚至都不用她这个“师傅”出面,队员们自己就已经学会了。
在这期间,于欢家的火炕终于能用了。
红姑特地拎了串腊肠,找村里的王婆子帮忙选个好时辰。
于是,于欢在第二天巳时搬了回去。
当场,还进行了“暖炕”仪式。
红姑母子和狩猎队全员都在。
随着火焰燃起,火炕很快热了起来,触之升温。
半个时辰之后,室内温度攀升明显。
这还是于欢第一次在炕洞里生这么久的火,效果如此之好,连她自己都没想到。
大家互相看看,眼中满是兴奋。
那之后,大家在屋子里上课便不会觉得冷了。
众人坐在温暖的屋子里,仿佛身处春日融融的暖光里。
过于舒适的结果是,有人在课上忍不住昏昏欲睡,其他人也觉得太暖会影响学习效率。
翌日,破天荒收到“投诉”的于欢哭笑不得的降低了房间温度。
队员们天天忙着盘炕,动静闹的不小。
很快,便有和队员家里交好的村民知道了消息。
他们观望了一段时间,在实际看到队员家中的火炕效果之后,纷纷心动。
…………
时间像是头不断前进的巨兽,无人可挡。
随着这只巨兽缓缓步入二九,天气变得越发寒冷。
整个新荒村都开始忙忙碌碌的搭建火炕。
火炕这东西好啊,烧起来之后整个屋子暖和的紧,屋子里一点儿烟都没有。
只需蓄上一些木柴,不用人时时看着,便整个晚上都不冷。
上了年纪的人往那炕头一趟,那老寒腿、那老胳膊、那老腰……
哎哟,那叫一个舒服哟!
农人们冬天没什么事做,真个是一整天都不想下地,就想在炕上躺着。
年轻的媳妇们也舒服了,她们难免有要做些针线、缝缝补补的时候,坐在炕上做活儿,手脚也不会冻的难受啦。
整个二九天,队员们都在村子里头忙活着。
给自家盘炕,也帮别人家盘。
村民请队员们帮忙,也不白求人家,总会给些谢礼。
只这会儿家家都穷,拿不出多少好东西。
队员们也不挑,不管是几斗米、几枚鸡蛋、几担子柴火……但凡有人来找,他们就去。
有钱的多给些,没钱的就少给。
他们问过于欢,知道她不在意这项手艺。
于欢的意思,能让人好好过个冬天是好事。
于是他们在盘炕的时候也一点不藏着掖着,有人问起还会细细教上一回。
村里但凡脑子灵活的,跟着跑两天,也都学会了。
后面还有人跑去隔壁村子盘火炕赚些口粮,于欢她们也乐见其成。
因为没人限制,以新荒村为中心,盘炕的技术很快传播出去,渐渐连临安城里的百姓都知道了。
因为于欢不想出名,外人只隐约知道这东西是从北边儿逃荒过来的难民中传出来的。
据说原是胡子那边的东西,被人改良了。